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初夏 病菌容易滋生 这些校园常见传染病要小心

【连网】(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孙利 吕菲)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气温的明显上升,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节假日和家人一起,孩子们的活动都明显增多了。而在这春夏交际,各类细菌、病毒以及蚊媒进入生长繁殖期,易导致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儿科专家提醒,当前应注意预防学生常见的春夏流行病,重点防范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呼吸道传染病和登革热。 

感染性腹泻 学校、托幼机构防发生聚集性疫情

据了解,气温的升高为细菌的增殖创造了适宜条件,因此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病比例将逐步升高。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提高警惕,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毒能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春夏季是流行季节,主要经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该病传染性强,托幼儿童、中小学生、老人以及免疫缺陷者为重点人群。”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陈洁主任说。

陈洁建议,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喝开水、吃熟食,餐具应进行消毒;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不熟的食物;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应每日进行晨检,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应对玩具、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此外,在处理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时候,要使用手套和口罩等,用含氯消毒液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和消毒污染的地方及物件。建议患者应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上学。

手足口病 家庭预防是第一道防线

目前,我市手足口病正处于高发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咽喉分泌物、病人疱疹液和粪便等途径感染,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掌、足底或臀部出现疱疹为特征。

陈洁表示,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而小于3岁的婴幼儿因其年龄小,免疫力差,患手足口病后属于易出现合并症的高危人群,需要尽早治疗、重点观察。

“仅有口腔疱疹和溃疡的孩子不能诊断为手足口病,掌心的小红晕亦不是手足口病。”陈洁说,因手足口病潜伏期为1周左右,如出现异常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就诊,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家庭预防是防病的第一道防线,陈洁建议,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孩子家长、学校老师等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勤洗手;孩子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换洗、曝晒;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防止。对已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家长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的幼托机构,待症状消失后1周方可复课,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登革热 可防可控从源头杜绝蚊虫滋生

夏季来临,加上多雨潮湿,蚊子开始活跃。被蚊虫叮咬,除了瘙痒之外,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会患上登革热。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市的蚊虫种类主要是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中华按蚊。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花脚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目前,登革热无疫苗预防,也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孕妇、儿童,居住卫生环境欠佳的外来务工人员,养殖水生植物花卉的居民比较容易中招。”陈洁说,登革热可防可控,要注意及时清理积水、勤倒垃圾、搞好环境卫生,从源头上杜绝蚊虫的滋生,减少蚊虫的数量。安装防蚊纱窗,可以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在户外走动休息的时候,建议喷驱蚊水,或穿上长袖、长裤。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2-3周后发病。

“患者受感染后,可出现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陈洁说,腮腺肿大可持续5天左右,以后逐日减退,整个病程约7-12天。

陈洁特别提醒家长,青春期男孩患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发生率约为20%,少数患者可继发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育。

“接种含有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陈洁表示,早期发现早期进行隔离至关重要,隔离期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期间要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多喝水。合理使用口罩,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