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社区建设如何寻求突破? ——由我市和台湾新北市社区(里)建设共性带来的启发

【连网】  (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怀诗 通讯员 刘波 张德红)日前,台湾新北市里长联谊总会副会长许承炀率里长团来我市就社区(里)治理和服务创新进行探讨交流,近40名里长与我市相关社区负责任人共聚一堂,围绕如何完善社区(里)服务碰撞思想火花。虽然两市社区条件不同,文化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对于社会基层组织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问题,双方在诸多方面都达成了共识并产生了共鸣。这对我市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有着很好的启发,我们不妨从双方存在的共性出发,总结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相关经验,并运用到今后的社区工作实践中去。

社区治理要立足为民服务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社区是我国基层治理单元,社区的治理工作就是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就使得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更要通过不断改进社区服务来满足居民的高要求。

“现在这个时代,群众对社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从满足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求城市社区按照最低不少于600平方米、农村社区最低不少于4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同时,扩大服务面积,将更多空间让给居民活动。”市民政局副局长叶劲松说,为了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我市在社区内建了健康小屋、慈善超市、图书馆、书法绘画室等功能室,这些功能室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老年群体的需求,我市还建了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坚持以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而在海峡对面的台湾,新北市的基层社会组织同样把优化居民服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为了给百姓提供贴心服务,里长们也是费尽心思。得和里里长蔡绣花为了帮里民节省水费,在里内各巷弄重点处规划建制了“雨扑满”回收雨水,用来清洗厨余桶和灌溉绿地盆栽;正安里里长高素梅坚持在办公处开办小型资源回收点,将里民提供的塑料瓶、废报纸收集变卖,收入用来购买敬老礼品……两地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一个个生动实践,充分说明了做好社区工作必须要立足为民服务的基础。

把建设“智慧社区”作为重要抓手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目前,我市与新北市都在借助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的这类应用平台来推动智慧社区建设,以便向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所谓“智慧社区”建设,就是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入社区,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打造智慧社区,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为社区百姓提供便利。

目前,我市海州区、连云区、高新区等地“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连云区“智慧社区”平台系统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网络的互联互通。区级层面的低保、救助、慈善等审批业务在形成标准流程之后纳入信息平台,居民借助信息平台就可以实现相关业务的办理,这既为社区工作人员减少了工作量,也减轻了居民的负担。新北市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同样结合互联网技术不断探寻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新模式。“里查报系统在我们新北市应用较为普遍,通过这种智能化的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出反映民众的需求,也方便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许承炀说,今后他们还将进一步推进里服务智慧化的程度。

两地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凸显了智慧社区的广阔前景。不过,要落实和完善智慧社区的具体服务内容,还需要结合社区实际,协调开发商、物业等多个主体共同提供服务与支持。

引入多方参与提升服务质效

居民既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也是社区治理的客体,在治理过程中,必须以居民的利益为核心,反映居民的意愿。这就需要广泛开辟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渠道,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服务居民的质效。

“其实,早在2015年,我市就实施了社区服务社会化,将为老、助残、青少年服务等社区服务资源向社会组织开放,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渡社会资源,推进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参与。”叶劲松介绍,为了提高群众参与度,我市还积极探索村(居)民小组“微自治”,通过社区居委会牵头,指导建立居民自治章程,把管理权交给居民,引导小区的居民在公共事务和公益性失业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经过几年的发展,城市社区形成了“邻里互助1+1”机制、农村社区形成了“邻里守望相助”机制,社区居民自治程度明显提升。

新北市则更突出志工的力量。“走在新北市街头,你看到的在路口疏导交通的可能并不是交警,而是‘义交’,同样,有时候你看到深夜在小区巡逻的也可能是警务类志工,也就是‘义警’。在台湾,我们大部分里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各种志工组织的帮忙。”许承炀说。

其实,无论是我市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还是新北市引入志工的力量,都充分说明社区在治理过程中需要进入多方参与,这样才能使社区治理转向由政府主导、居民、非政府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最终实现建设服务型社区的初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