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发现!120年前锦屏山溥利公司界碑完整再现

【连网】(记者 李国瑞)经常登锦屏山的人,有可能发现这样一组奇怪的石刻:竖的那块碑刻圆顶,高150厘米、宽35厘米,和横的那块成“丁”字形,明知上面有字,可就是无法辨认。问当地一些老人,他们也说不清。

早在2007年夏,我市文保志愿者封其灿去石棚山西南山涧“大聚乐”寻找这样的石刻,以便知悉其历史由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石刻,反复琢磨,无果而返。但经过了10年多的探查和研究,终于,120年前锦屏山溥利公司界碑完整再现。

多年探查

溥利公司界碑浮出水面

2008年3月29日,封其灿从园林古道上山,在半山腰洞口又发现同样的石刻。起初,凭肉眼观察,还是无法辨认,于是他搞了个拓片,用手指触摸,根据平滑感觉,分析是否为字的笔画。竖的那块初步确定是“溥利公司界内”,也就是说,这是一块界碑,碑以上山体为溥利公司所有,碑以下归山民,至于横的那块,毫无办法。封其灿把看法传给朋友,他们基本认可。

2011年,封其灿在山上见到磷矿的两位工人,他们说桃花涧“锦屏山”三字旁有一处石刻,可能是日本人刻的,封其灿便跟随他们去寻找,穿密林、披荆棘,来到旁边,他们首先东张西望,看看是不是此地,然后左搬右掀,扯下厚厚的藤蔓,果然出现一方框,字未遭毁坏,与他先前看到的碑一模一样,但没有横碑。这令他兴奋不已!

这之后,封其灿从另一位文史研究者李彬处了解到另外一个关键信息———“梳妆台”西路旁还有一处石刻。不用说,又费了不少时间,终于找到了,至于字,横刻的那块还是同样迷茫,第一个字似乎像“奉”字。

众人努力

横碑的文字终于有解了

2017年冬,同为文保志愿者的陈隽在“二涧”南坡招崖下发现一组石刻,同样被毁坏过,但程度轻一些,字能粗略辨认。由于没有把握,他把该照片发给好友刘洪雨,刘洪雨一看,欣喜若狂,立即把照片传给封其灿,封其灿同样兴奋不已,“横碑文字有解了”。

2018年2月19日(大年初四),陈隽放弃与家人欢度春节的良机,开车带着封其灿等人前往现场考证。大家看到后,没有分歧,凭直观就能把“奉宪开办”几字断定。这样一来,锦屏山四面八方的界碑已见到了五处,加上塔山古道那儿一处,四至范围基本明确,只有陡峭的刘顶附近有待新发现。

从见到这些界碑时起,封其灿就在想:溥利公司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单位?它是由谁开办的?什么时间办的?后来经营什么?结果又如何?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他反复查阅各类史料,重点是《海州区志》以及刘风光先生的《沈云沛传记》,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说法不一致,但相差不太大。

还原历史

沈云沛与“奉宪开办”

说到溥利公司,得先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生于海州、长于海州的沈云沛。沈云沛是连云港地区近代史上出类拔萃的乡贤,曾被清廷赞为“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与南通地区的张謇、同属连云港地区的赣榆人许鼎霖并称“江北三大名流”。

沈云沛早有开发锦屏山之念,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他牵头筹谋多年的海州溥利树艺公司开办,江苏总督魏光焘上奏,朝廷准奏后,实施封山育林,雇用佃户看管,不准贫民上山砍柴放牧,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这就是“奉宪开办”。因为锦屏山山上山下都有人居住,为了不与民间发生纠纷,沈云沛在山的四周要道刻碑划界,这就是封其灿等人现在看到的那些界碑。

“溥利公司创办以后,经营各类林业,收效不错。”封其灿介绍,后来历经抗日战争爆发、新中国建立,直到1950年全国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锦屏山收归国有,回到人民的怀抱,原先的这些界碑自然而然地失去作用,把它彻底铲除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