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飞”来的媳妇,民族村里过上幸福年

【连网】“咱能闲着啊,地里的花儿还要照看哟。”2月17日,大年初二一大早,吃完饺子的东海县山左口乡左庄村村民卢美英便一头“扎进”了自家的花卉温室内,忙着对长出地面约5厘米的菊花苗实施精心管理。

mmexport1518925567952

温暖如春的温室内,一排排展露叶子的菊花正“贪婪”地生长着,卢美英行走在垄背上,不时地弯下腰,对一株菊花苗头上多长出的花蕊进行掐掉。“有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指导,这花长的还好。”望着面地青翠的花苗,这位35岁的哈尼族姑娘爽朗地笑了起来。

左庄村位于马陵山下,沭河南岸,地处苏鲁两省三县交界处,是东海县最西北的村,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交通欠发达。“过去村里比较穷,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该村党支部书记赵云虎说,“在打工的过程中,有不少村民娶了少数民族的姑娘。”

自2000年以来,左庄村先后有近百名小伙子娶了少数民族的姑娘为妻。目前,现有206户家庭的左庄村,其中少数民族家庭就有120户,203人,有哈尼、苗、布依、彝、回等12个少数民族,是全省39个民族行政村之一。

“咱不能让这些‘飞’来的媳妇到我们村里受穷啊!”赵云虎说。 为了能让这些人尽快过上幸福的生活,该村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先后通过外出考察,几经论证,最终将特色菊花种植引进了村。

“去年俺一栋占地一亩多地的温室菊花,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净赚了一万二千元。这不,年前咱又花了5万元又承包了2栋温室。”早在2001年嫁到左庄村的卢美英开心地说,“过去就靠种粮食,收入不高。现在这三亩地的温室花卉收入,可顶上十亩粮食,今后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

在引导村民菊花种植过程中,该村还与金融部门沟通,对少数民族家庭推出了无息贷款政策,村委会还给予每栋温室补助5000元。目前,该村占地500亩的菊花种植基地内,像卢美英这样少数民族的花农就多达10户。

产业扶持让“飞来”的媳妇过上如花般的生活。在42岁彝族村民杨学英的家中,她正在忙着给16岁的女儿缝制一件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想让孩子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传承吧!”吃过午饭的杨学英,手持针线坐在用金黄色铝合镶嵌的房屋走廊内,忙着给一件红色的民族服饰上缝制银白色的铃铛,在阳光的照射下,铃铛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今年特开心,房子建好了,丈夫工作也挺顺利的,孩子学习也不错……。”说起去年的收获,杨学英有道不完的欢乐。古铜色的两扇大门内,四间一层的房屋,偌大的阳台,水泥铺出的家院,显得特别精致。“再也不用住矮小的房屋喽。”去年,杨学英的家在政府补助2万多元下,实施了危房改造。“还是这个好!”看着房顶安装的太阳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杨学英还特意把投入20万元新建房子的好消息通过手机,向千里之外娘家人诉说。

mmexport1518925572803

“种花的种花,打工的打工。现在,俺们左庄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一穷二白的村了。”村委会主任赵海明说,“去年,我们全村人均纯收入近一万元, 拥有小轿车的家庭就有近百户。”作为第一个嫁到左庄村的哈尼族妇女李走起,通过与丈夫薛昌飞的辛勤劳作,如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每年的十月,我们那最热闹,街上到处都是人,大家都穿着民族服饰,尽情欢歌跳舞。”李走起提到自己的节日显得非常兴奋。不过,自从来到东海后,这些节日就渐渐淡化了,已经嫁入左庄20多年的李走起说,现在自己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的“东海人”。

“都知道云南人能歌善舞,俺们也想开开眼界。”自从申报民族村后,村里就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优势,组织她们成立舞蹈队。“逢年过节,我们就邀请她们到村委会为大家表演,有时候她们还代表村里到乡里和县里演出。有了这支舞蹈队后,我们这里的文化气氛活跃了很多,这是其他村庄比不了的。”赵海明说。

今年大年初一晚上,该村第八届村民联欢会如期在村部院子里举行。“我组织了3名姐妹穿上我们民族服装,登台跳起了咱独具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的歌舞《祝福》。”作为村文艺骨干的李走起,回忆当天晚上的演出,脸上还洋溢着笑容,“能给村民带来欢乐,咱心里也高兴。”(  王文 张开虎 桑怀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