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在精准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文)近日笔者在东海县采访时遇到了新鲜的一幕:值草莓大量上市之际,90后农民孙超“与时俱进”地利用网络直播和微信朋友圈卖起了草莓,效果甚好。不仅如此,在同村人看来,孙超从草莓品种的选择、温室大棚的建造、种植模式到营销模式等各方面均很超前。事实证明,这些“与众不同”更贴合消费者口味,更受游客青睐,他甚至足不出户就把草莓销售一空,价格还更高一筹。

与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不同,孙超明显属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一员。而新型职业农民这个关键词,日后无疑将成为热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正逐渐加快,社会分工和资源分配的区域性也越来越精细化,“农民”的涵义有了更多的科技和专业诉求。这让笔者想起了当前农村工作尤其是扶贫工作中对农民的培育方式,恐怕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了。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传道授业”,要考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要落在“精准”二字上。

事实上,就在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而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将达到2000万,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要超过35%。笔者以为,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必须立足于当前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培养力度,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积极鼓励和引导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投身到现代农业建设中来,更要从本地人力资源入手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农民就近学知识、学技能难的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激发农民学习的热情。在农民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上,应该积极推广“学校+农户+基地+公司”模式,瞄准产业发展和劳务市场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农村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新天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令人羡慕的职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