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市区图书漂流驿站活动推广启示系列调查之一 4个月后陷入的诚信困境

【连网】(策划 吉安贤 首席记者 梁洪胜 见习记者 张明兴)一个小木橱,很多新图书,还有一本可写下联系方式、读书体会和心情寄语的读书登记簿,不需借书证,不需缴押金,无借阅期限,这就是港城市区的一道独特风景,图书漂流驿站。

漂流,是推动全民阅读的一种新创意,根据规则,读者看完书后要“转漂”给下一位读者或放回漂流驿站,将书香传递给他人,从而达到“以书会友、播撒书香”的目的。

一本书的旅行,可以传递文化,播撒知识,感悟默契,更可以爱心接力。然而市区的图书漂流驿站投入使用4个月来,却遭遇了图书有去无回、书籍破损、设施遭人为破坏的尴尬。

图书漂流驿站创意横空出世时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所以面对这样的尴尬,不少人着急起来。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我们搭建了一方天地,算是破了全民阅读的题,那么,如何让它常伴我们左右,就成了随之而来的新课题。

回漂量小:部分图书竟然“有去无回”

海州居民张涵最近发现,市区几个路段的图书漂流驿站“空落落”的,很显然,“有的书漂没了”。“我观察过,刚开始时图书满满当当,我就经常光顾,很多人路过都会翻翻里面的书,甚至有人将之称为‘身边的小图书馆’。”

张涵最初的欣喜张女士也感同身受。“我平时爱读书写作,今年市区一些繁华路段设置了图书漂流驿站,里面放了不少图书,大家可以在逛街休闲之余品味书香,这种阅读文化氛围让我很享受,所以那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谈论。”但现在张女士发现,很多图书漂流驿站空了,漂流出去的书“有去无回”,仅剩的书籍和设施也被人为破坏。

张女士不是一般的阅读者,她在图书漂流驿站体验了一段时间后,就带着女儿拿着自家的书参与漂流。“漂流驿站没有锁,你可以随意选择各种图书,这本身就传递着一种文明的信任和高尚的情怀,可现在,书被人拿走,不还回来了,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张女士曾向图书漂流驿站附近的店主打听过,发现有些书是被人拿走了,还有的则被人当成废品顺走了。

放漂量低:6个驿站4个空,还伤痕累累

12月25日,记者来到人流量较大的新浦公园、陇海步行街、民主路和苍梧绿园上的图书漂流驿站走访。

记者从新浦公园南门进入,在园内道路东侧的绿地休闲处发现了一处图书漂流驿站。驿站的木橱里空空荡荡,门把扣被损坏,右侧的告示被撕毁,还有清晰的鞋印。

地处繁华路段的陇海步行街和民主路也设有图书漂流驿站,但同样也唱起了“空城计”,而且书箱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门把扣丢失,有的告示被撕毁。

陇海步行街有两个图书漂流驿站,均没有图书。附近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上周五,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过来放书,可他们前脚走,有人后脚就过来拿书,没几天就一本也不剩了。这些拿书的人看上去并不像是真读书,一次一拿就是一摞,能读那么多吗?真读的话总要挑挑拣拣吧?估计是卖了废品了!可也卖不了几个钱啊!”

市区民主路一家咖啡门店门口的图书漂流驿站也是同样一番场景,据附近门店员工介绍,该图书漂流驿站早就空了。“只看有人往外拿,从不见有人往回送!”

记者又来到了苍梧绿园,在北门南30米处的道路西侧和中心广场东北侧分别有两个图书漂流驿站,其中北门一侧放着20多本书,多是《教育心理学》等教辅类和党务学习类书籍,苍梧绿园中心广场东侧的站点书籍较多,有40多本,除了教辅类、经济管理类,还有类似《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技能类书籍。

现实困境:漂流驿站成了“唐僧肉”

苍梧绿园的工作人员程先生告诉记者,不少人会在图书漂流驿站旁的座椅上看书,但也有人会将书带走。“有人看了书后感觉很喜欢,可能就把书变成了私人收藏,再也不送回来了。明明是共享的物品,却成了‘独享’的私人财产。”

在新浦公园读报纸的杨先生也对图书漂流驿站的创意十分推崇:“我每个星期都去旧书摊淘书,也很喜欢在公园里读书,所以常来这里的图书漂流驿站逛。一开始里面的书还挺多,可后来却越来越少了,前些日子里面还有两本书,现在一本都不剩,所以我只能带报纸过来读。而且我觉得这样的情况也让有心参加漂流活动的人寒心。我就想拿出几本藏书参加漂流,可这样的情况谁还愿意来白扔好书呢?”

很多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有专业组织或人士管理引导市民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同时丰富书籍种类,增加漂流数量、环节和参与人数,彻底扭转这一尴尬局面。

那么,市民对那里的书籍有阅读倾向和喜好吗?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要是有育儿类的书籍就好了,咱们的老观念跟不上新知识了!”带着孙子在公园晒太阳的郭大妈说。

“退休之后我想练练毛笔字,要是有这方面的书籍就好了!”

“我想看文学类的书籍,最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因为我就是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王大爷说。

“‘图书漂流’本是一件充满神秘和书香情怀的事,如同放归大海的‘漂流瓶’,向素不相识的人传递着自己的感悟、默契、体会,它是书的旅行,也是爱心的接力。但图书漂流驿站目前遭遇的尴尬确实让人心痛,却并不能抹煞这个创意的新颖性和可操作性,只是需要从细节上进行完善,当然更需要市民的配合。”市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说。

至此,一个关于图书漂流的全方位、系统化性管理、引导、推广的话题,摆上了台面。

(您如果对我市图书漂流驿站活动的深入推广和运营管理有好建议、好点子,请拨打本报互动电话15261316870进行分享,本报将择优摘登和跟踪报道,同时向有关主管部门递交您的合理建议和意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