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走进患儿心里的医生爷爷

【连网】(记 者 赵芳 通讯员 江荣)

开栏语

白衣天使,这是世人对医务工作者的最高赞誉,我们常常寄望于他们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却很少会去想“天使”们实际上并不是神。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今天,很多人对医生、护士的工作不是很了解,甚至充满了误解。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医路有爱”栏目,记者将走进医院,体验医务工作者的酸甜苦辣。希望通过报道,让广大市民了解医生、护士的工作状态。

体验科室:儿内科

镜头人物:高长龙

人物职务:市一院儿内科病区主任

职业感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面容和蔼慈祥,说话慢声细语,近视眼镜后透出的两道目光恬淡从容。这样的医生,一见之下,无疑就会令人心生信任和踏实感。这是高长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早上7时50分,记者在儿内科病区医生办公室见到了高长龙。殊不知,在记者眼里还挺早的时间,他已经工作半个多小时了,桌上的十多份病历已经审核签署完毕。

作为儿内科病区主任,高长龙每天的工作异常忙碌。

8点30分,结束交班讨论复杂患儿病例后,带上听诊器、压舌板、叩诊锤等,高长龙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查房工作,他必须将病区内所管的病床都查看一遍。

“高爷爷,你来啦!”看到高长龙走进病房,一个小男孩笑着说。

“你好啊,今天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告诉高爷爷好吗?”高长龙摸摸男孩的头,亲切地问。

查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检查一个患儿后,高长龙都会用免洗洗手液将手、听诊器清洗干净,然后再接触下一个患儿。“虽然麻烦,但这样做能避免患儿之间的交叉感染。”高长龙说,冬天他还会多一个步骤,给孩子们检查前把听诊器焐热再听诊。

一个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句细微的话语,就这么温暖着每一位患儿和家长的心。儿科病人的病情往往来势凶猛、发展迅猛,高长龙需要细心观察、询问每一位患儿的状况。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查房工作才结束。

10点35分,高长龙又来到儿科门诊支援。近段时间是每年的就诊高峰期,有发烧、感冒、腹泻等症状的患儿增加,暑期儿童发生意外伤害也大幅增多,包括溺水、吞食异物、中毒等。每当门急诊病人增多告急,高长龙等几位50多岁的老主任都要参加急诊值班、门诊帮班。

“宝宝乖,我们来打个电话,让我听听宝宝这里,再听听这里,好了!”说时迟,那时快,小宝宝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高长龙已经完成了听诊。这时候的他,俨然就是一名慈眉善目的爷爷,是的,他总有本事把哭闹的宝宝哄得乖乖看病。

忙忙碌碌,高长龙一刻不停。记者掐表一算,在中午12点下班前的一个半小时里,他看了18个患儿,中间没停下来一刻。

下午5点,高长龙终于有空坐下来接受采访。54岁的他从医29年,目前是省儿科呼吸学组委员,是我市第一位获得小儿支气管镜诊疗术三四级资质的医生,开展了全市首例支气管镜治疗,特别擅长儿童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从医以来的感受,高长龙一句话总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说,儿科工作压力大、薪酬相对较低,近年来儿科医生大量流失,由于人手缺乏,工作不得不连轴转。

“儿科看病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烦躁,也让医生有苦难言。“真正的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不被家长理解的压力。”高长龙说,孩子往往无法说清自己的病因,只靠哭闹来表达病痛,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然而很多时候,想法却无法达成一致。“这时,医生就要充当安慰者的角色,耐心解释病情,对家长说很多安慰的话语。”

“儿科医生确实很苦,但是也很有乐趣,孩子不会装病,病只要稍微一好就会马上给你个笑脸,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很满足。”高长龙说,“把孩子的病治好,让家长放心,赢得他们的尊重,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