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沿海万里行第四站梦想深圳:鲲鹏展翅任翱翔

【连网】(记者 王川 黄威)深圳,中国南方一座年轻的城市。这个曾经的南中国的小渔村,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

如今,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潮下,改革先锋深圳,这座别称“鹏城”的城市,又展开双翅,再次迸发出独有的活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朝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目标不断进发。

深圳再出发 建设海上丝路桥头堡

深圳,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南中国的一个小渔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迅速崛起的关键就在于持续创新。在特区初创期,深圳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以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如发行新中国第一支股票,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等。

作为曾经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急先锋”,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备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当前,深圳正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深圳将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推动IT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为全球市场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之城”是如何炼成的

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MAKE?WITH?SHENZHEN(与深圳共同创造)”的深圳“创客之城”巨幅广告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这是2015年深圳创客周的主题宣传,彰显了这座城市对“创造”的强烈渴望。

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同比增长15.9%,连续11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6.7件,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近3年,深圳获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36项国家科技大奖。在福布斯发布的“中美创新人物”中国10人名单中,深圳占5席。在2014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深圳两项研究成果入选。深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之城”,“创新”也成为深圳代名词。

“创新之城”名符其实,那么,“创新之城”是如何炼成的?“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强,以先行先试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机、活力之源。”深圳市政府提出的这句口号,或许是最好的诠释。

深圳通过开放的市场机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种技术创新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深圳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让创新更便捷。经过30多年的积累,深圳已拥有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硬件领域科技、资本、信息、人才的聚集。深圳创新活动的活跃还得益于深圳发达的金融产业。深圳是中国创投之都,全国1/3的创投机构和创投资本都在深圳,其中不乏面向创客的创投机构。

从全部“拿来”到海量出口,深圳一跃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重镇,成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一切源自深圳城市发展战略中自觉的创新意识和执著的创新追求。从最初提出“二次创业”、“速度深圳”至“效益深圳”转型,再到当前“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圳的城市创新战略历久弥坚,已渐入佳境。

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其生态保护也走在全国前列,在政府推出多种举措保护环境的同时,深圳还不断探索生态环保保护新模式,持续发动民间力量、社会资本参与环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深圳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制度,在深圳1952.8平方公里的陆地中,线内占了974平方公里土地,约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一半。

如今,整整10年过去了,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保护深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高压线”,除了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绿地以外,禁止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本也成为深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今年年初,“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深港项目中心年会”在深圳举行。深圳市城管局与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在年会上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探索生态保护新模式。在会上,深圳市城管局与阿拉善SEE深港中心、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签署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市大鹏南澳东西涌海岸垃圾清理及宣传教育项目框架协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任志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合作框架协议》,将开启政府和民间公益力量在生态保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必将更好地促进国内的自然保育与宣教,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而《深圳市大鹏南澳东西涌海岸垃圾清理及宣传教育项目框架协议》也是政府引入民间机构,共同治理海岸线垃圾的大胆创新。两份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深圳生态保护模式新的探索。

连云港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与深圳相比,连云港的民间环保力量还显得薄弱,民间环保力量作为政府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力补充,连云港如何继续调动民间力量关心环保、参与环保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