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30万里义演路 26年普法情 “江苏最美家庭”许家昌一家的故事

【连网】  (记 者 赵 芳 通讯员 唐建勇)赣榆区有这么一对夫妻,自1989年从事义务普法宣传活动以来,26年如一日,他们或夫妻搭档或组团义演,不辞劳苦、居无定所、不计报酬,走一处、唱一处,足迹踏遍苏鲁交界3000多个社区、乡村、学校和部队营房,巡回行程近30万里,被群众誉为“普法鸳鸯”。

日前,在省委宣传部、省妇联共同发起的2015年寻找“江苏最美家庭”活动中,许家昌家庭榜上有名。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这个“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

夫妻俩坚持说唱普法

1989年的一次计划生育国策宣传活动,村文化站工作人员找到走街串巷说书的许家昌夫妇,请他们演出。许家昌和妻子孙书芳经过几天几夜辛劳,创作了《多生儿女是傻瓜》琴书剧本。

就是这一次经历,看到村民们法律意识淡薄,夫妻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发挥能写会唱的特长,以说唱形式普法,让父老乡亲懂法知法。

从那以后,许家昌、孙书芳夫妇便开始了义务普法之路。只要有新法律法规颁布,夫妻二人就开始琢磨如何宣传。26年来,他们夫妇运用琴书、快板、诗歌、小品、相声、表演唱等15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渐渐地,苏鲁交界农村的乡亲们都熟悉和喜欢这一对长期坚持义务普法的民间曲艺家。每到一处,乡亲们都奔走相告,争相前来观看他们的普法宣传演出。

普法路上有欢乐有苦涩

义务普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欢乐、也有苦涩……

1993年初,夫妻俩在赣榆欢墩镇东窝子村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当唱到“乌鸦反哺”时,天下起了小雨,听得入了迷的乡亲们把他俩请到卫生室里唱,大家打着伞、穿着雨衣站在门外大街上听。第二天,他们要回家过春节,村里人硬把乐器留下来,要他们过节后回来继续演出。

像这样的情景,在26年的普法宣传中不知遇到过多少次,和大家建立起来的普法情,使许家昌夫妇感到快乐、开心。

由于长年在外,居无定所,孙书芳患上了严重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即使这样,他们还把药费省下来,将创作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三字经》、《公民道德建设之歌》等文章和歌曲自费打印两万份,无偿散发给青少年学习。

普法之路,饱含着多少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一年夏天,去青岛普法演出,路过黄岛,许家昌夫妇舍不得花二十元一夜的住宿费,就在路边一幢房子的走廊下铺一张席子躺下来。半夜巡逻警察发现上前盘问,若不是拿出了身份证和结婚证,还真的走不了呢。

让法治文化永驻百姓心间

26年来,许家昌夫妇创作了300多篇、累计达400万字的法治文艺作品。其中,以反腐倡廉为题材创作的40万字的长篇小说《血手印》,在该区广播电台连续播出两个多月,《祸从赌起》、《十劝同志要守法》等节目,还先后六次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许家昌荣获全省“文艺之星”荣誉称号;2007年,许家昌荣获“法制宣传教育特殊贡献奖”;2009年,夫妻俩的普法曲艺形式“苏北大鼓”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由他们夫妇领衔的“农民普法说唱团”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第四批特色文化团队;2012年,许家昌夫妇被评为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普法达人”。

面对这些荣誉,朴实的许家昌夫妇表示,他们只是普通的农民,在以后的日子里,还要继续演下去、唱下去,让法治文化永驻百姓心间。

26年的光阴,近30万里的行程,许家昌、孙书芳这对“普法鸳鸯”,在义务普法的道路上,默默地奉献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