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徐德梅:中考地理复习需扎根地图立足区域

【连网】  对于我市八年级学生来说,地理中考迫在眉睫。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四册教材的复习,取得满意的成绩,是师生共同的目标。

以《中考指南》为复习航标

中考地理涉及的知识点多,考生在复习中,要以《中考指南》为航标, 将基础知识做细做实。

《中考指南》中的考点说明,对考试的范围进行了适当的缩减,突出了七、八年级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其中,《中考指南》中的“知识建构”以填空的形式将考点进行了梳理,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发现自己复习中的难点,及时质疑、交流,使复习目标更明确、更有效。

将知识扎根于地图上

无论是《地理课程标准》还是《中考指南》,对知识点的表述中都有“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了解、比较、归纳……”字眼,这就要求学生将用图作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能力。新课学习的时候,地理信息的有效获取,来自于地图以及相关的地理资料,复习的时候,地理知识尤其是地理分布类的知识,要巩固于地图。考试的时候,要实现地理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再现。

在复习中,地图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有效读取并解析图中的地理信息,如,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二是空白图中的知识再现,如,在一定的背景材料下,判断我国某省区的位置。三是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发展条件,如,判读一条河流水能丰富的河段并析因。

在复习中,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读取知识,寻找规律,让知识点稳稳扎根于地图。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脑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再现。

注重区域联系

考生在复习中,要格外注重的是立足区域, 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注重区域联系。

区域地理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有它突出的区域特征。复习中,综合、比较、解析一个区域的特征,解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突出一个区域内部自然环境之间、人地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散乱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形成对一个区域的整体认知。如,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河流、植被、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干旱”这一自然特征为核心,分析干旱的前因后果,就把西北地区的主要考点串联了起来。

关注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本身不是考试的范围,但借社会热点切入命题,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现实问题,可以彰显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和教育功能。搜集近期的社会热点,联系相关的地理考点,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的进展状况,是备战中考的方法之一。

此外,考生在应试时,还要细心审题,抓住题干,会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答题。

在平时,学生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住问题的落脚点答题,不要将死记硬背的答案不加筛选地写下来。地理试题中,地图及地理资料运用较多,一定要充分读图分析,排除答题的盲目性。不要有思维定式,可以将以前做过的题目适当清零,用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来答题。例如,要求分析东北三省商品粮生产的自然条件,落脚点在“自然条件”,就要排除“地广人稀,本地消费粮食少,农业科技水平高”这些答案。

■ 问题回应:

问:平时背得比较熟练,为什么考试就考不好?

答:地理复习不能靠死记硬背,如果要背,也要先“背图”,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而不是单纯地记忆知识点。例如: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不能只记住名称,而是要准确地在地图上定位。对于地理分布的成因性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对于“印度粮食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这一考点,既要在图中读出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又要运用地形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原因。

问:七下区域地理的知识点多,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易混淆,怎么办?

答:一定要用好国家地图,注重分析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要抓住每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在学习中比较不同国家的异同,让知识点之间更有区分度。

■ 下期预告:

中考生物

主讲人: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 孙伟(朱萍 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