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同时还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推进文化自强自信,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今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和胡晓春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弘扬向上向善是真善美价值追求、正能量价值取向的具象化表达。新时代弘扬崇德向善的文化,对于鼓舞人们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劝导人崇德向善的思想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兼善天下”“利济苍生”等等。崇德向善的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思想向上、行动向前、心中向善的自觉与自省,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责任感,而且有助于涵育家庭美德,带动社风民风积极向上,具有凝神聚气、凝心聚力、聚合推动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近年来,连云港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中心环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细落实,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风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涌现出守岛为国32年爱国奉献事迹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人民楷模”、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退休返乡26载初心不忘、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倾尽200多万元一生积蓄设立“景清奖学金”,资助260多名寒门学子步入高校,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的方敬;“宁让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近60年如一日学雷锋做雷锋的全国重大典型、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等,一大批全国有影响、全省走在前的先进个人和群体……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几十年默默无闻舍小我、求大我,在奉献中传递大爱、在坚守中成就不凡,彰显崇德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弘扬崇德向善的文化,全社会道德建设蔚然成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丰沛的道德滋养。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到培育积极健康、崇德向善的网络文化,在治家、治网等多领域多方面培育崇德向善的文化。从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到“最美人物”“最美奋斗者”等等,近年来,连云港市先后推出全国重大典型10余人(组),充分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一个个可信可学的榜样感召人、影响人,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在全社会营造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十年来,连云港市着力铸造“一群好人,满城春风”的崇德向善城市文化品牌,积极围绕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效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等“六进”活动,从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入手,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广泛开展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活动,通过看短片、诵经典、讲故事、话感受等环节,遍布港城城乡社区的“道德讲堂”成为人民群众自我净化心灵、自我提升修养的有效平台。持续开展市民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社区“邻里节”活动,集中展示温暖、和谐、舒适、健康、丰富的邻里生活,通过左邻右舍人人支持、个个参与的文体娱乐和宣传活动,把居民的精神道德准则和日常生活准则潜移默化其中,为广大社区居民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快乐。港城大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为弘扬,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蔚然成风,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崇德向善已成为连云港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应对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需要全社会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开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和坚实支撑,更加需要进一步弘扬崇德向善的文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只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会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弘扬崇德向善的文化,要坚持日日为继、久久为功,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要以文化人。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崇德向善的内容,结合时代特点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涵养向上向善德行的重要人文资源;二要榜样引领。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全社会向英雄模范致敬、向先进楷模学习的良好氛围,兴起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做模范的时代风尚,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让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品德成为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和崇德向善的动力;三要实践养成。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组织等为载体和平台,将道德实践进一步扎根基层,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崇高品格,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追求,引导人们把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内化为精神需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李超)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委宣传部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