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部分的原创性概念之一。自我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为永葆初心使命,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并不断修正错误,敢于自我革新并不断提升自我,最终实现党自我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概念生成于马克思主义语境,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历史基础和实践价值,阐释出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三重意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从理论维度上看,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蕴含着对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把握。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革命的理论。强烈的批判与革新思维,是它作为科学理论的鲜明特质。列宁曾对马克思创立自己学说时的批判精神作过这样的描述:“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这种批判思维要求以怀疑、反思的姿态和思维方式,即以批判思维审视现存一切现象,还包括对自身思想的审视,并在实践基础上加以检验。批判思维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与责任担当。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则要求把批判思维运用到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成员无论是在某一理论上有不同看法,还是在某一具体行动上有不同认识,都是在所难免的。批评无疑会使很多人感到不愉快,但“为了党本身的利益,批评必然是尽可能坦率地”。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思维,并实践于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中。他特别指出“共产党人的责任不是隐讳自己运动中的弱点,而是公开地批评这些弱点,以便迅速而彻底地克服它们”“进行尖锐的批评是革命者的责任”,是衡量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尺度。可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性和纯洁性是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自始至终都代表着工农大众的利益。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自我任何特权和利益。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侵扰,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之初,存在着理论准备不足、纯洁性和先进性不够,甚至有脱离群众的危险。为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清理党内不正确思想,维护“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对于党的革命性和纯洁性,列宁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指出要严把党员质量关,要善于清洗自己的队伍。列宁还较早察觉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会毁掉党的事业,必须通过内部革命的方式解决此类“毒瘤”。
从历史维度上看,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在把握历史主动中推动社会革命进程及自身的革新与超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重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实践,构成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长链。把责任当作动力,胜任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角色内在动力,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的问题坚持做到了自我革命,从而以自身建设的飞跃引领社会革命的成功。自我革命就是一个不断扬弃自我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依据列宁建党思想精髓,主动正视内部矛盾,不断实现了自我净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大革命的失败,党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遵义会议及时纠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开启了独立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伟大开端,成为党和工农红军史上伟大转折的一次自我革命,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共产党探寻真理之路。1941年起始,党中央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全党上下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一次自我革命,实现党的自我革命的“新的工作作风”,成为作风建设的源头活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居安思危的自我革命意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警告。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同志在党内开展思想教育,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党员、干部的再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并邀请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建言献策。同时,增设部门,加强反腐败立法和惩治工作。这些措施,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养,改善了党的工作作风,强化了自我革命的动力。1962年底,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会上提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此后,“党要管党”成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实事求是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开启了党自我革命的新征程,打破长期以来“左”的错误和思想禁锢,全盘否定“两个凡是”,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在探索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意味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又一次的伟大自我革命。
从实践维度上看,系统推进自我革命是引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和治党强党的必要之举,通过强化伟大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的社会革命的联动,提升国家治理和管党治党效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对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间辩证统一关系的更加科学的认识,强调要以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协同推进深化“四个伟大”的融会贯通,以自我革命的系统化强化其与社会革命的联动,提升国家治理和管党治党效能。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服从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着眼于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按照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党建总要求,呈现出多层次、系统性的鲜明特征。首先,政治管党,强化政治领导,明确“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了党的号召力和领导力,从而为管党治党注入了领导力量,实现了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其次,思想整党,筑牢自我革命的思想根基。新时代自我革命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载体,通过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提高党性修养,通过党内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推动思想、作风的净化和理论水平的革新提高。通过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制度机制的完善和自我革命的常态化发展。再次,新时代自我革命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抓手,作风塑党和反腐固党,把制度治党贯穿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制度优势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推动了自我革命的深入发展。(□ 张继华)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