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企业良好形象的展示、是企业发展的支柱、是企业积累的财富,是企业在市场中运行发展的重要资本。当前江苏正持续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通过大数据分析并依托省政务服务“消息中心”向7.23万家企业发送信用修复提醒短信,全省完成企业信用信息修复超10万条,较往年同期修复量增长近三成。
莫因小错,让企业发展步步受限。信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地推进提升。“信用”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证”,随着“信用”的地位升高,很多企业也感受到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威慑力。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企业经营主体的失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内部管理不善如企业逾期未年报、逾期未披露企业相关信息、发布虚假企业信息、企业注册地址不实等;也有对国家政策解读不到位的,如营销方式涉嫌传销、不正当竞争,违反新广告发涉嫌虚假宣传等,只要出现任意一种失信行为,企业就会被打上“失信标签”,被打入经济发展的“冷宫”,所有的融资、招标、投资、采购行为都会受到限制,致使企业发展进入困境,甚至破产。我省推进社会信用修复工作,就是为了给企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消除失信企业消极懈怠的心态,重塑企业信用IP,让其在社会资源配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获“机会”,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双管齐下,让失信企业“清污增效”。江苏省“监管”“服务”两手抓,让企业“信用修复”与“生产发展”两不误。在“监管”方面,今年苏州组织了10场信用修复培训,3场信用管理培训,供给辅导了815家企业,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消除企业“失信污点”;在“服务”方面,无锡惠山区发改委开通信用修复“一件事”窗口咨询服务,帮助失信企业提交信用修复材料,优化行政审批程序,“一件事跑一次腿”及时挽回企业经济损失;创新信用修复服务模式,如运输业因行业的特殊性,其违规行为一般发生在运输途中,需要跨区域处理失信违规行为,我省启用“零见面”信用修复服务,实现了动动手指,线上就可以提交失信相关修复信息,实现“零见面”“一次性”失信修复成功。今年以来,全省发展改革和交通运输部门已累计为6500多家省内外运输企业以“零见面”方式,修复失信信息2.3万条,为相关企业节约成本支出约450万元。
优化信用环境,是让信用既有“威慑力”又有“温情力”,宽严相济,让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双刃剑”,帮助企业向好向上发展,不断创新信用应用模式,助力推动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李云)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