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莫让资助金成了“糊涂账”

 

近日,浙江大学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国内外多地旅游照片,引发轩然大波。经调查核实,浙大取消方该学生的受助资格,停止对其资助。这一事件,无疑让公众对高校资助金使用的合理性、公正性产生质疑。如何管好用好这笔钱,是当前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资助金是国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出台实施一项利好政策。多年来,国内各大高校通过有效落实这一政策,帮助了一大批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高校对资助金申报、审核、发放等环节,存在把关不严等情况,也有个别学生无视纪律,提交造假材料冒领,这就造成了“领资助金的学生不贫困”等乱象。

 

资助金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乱象,不仅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寒心,让象牙塔的纯洁形象受损,更是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正义。大学其实是一个小社会,是广大青年学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去对一些不合理的做法进行有效治理,势必会影响青年学子作出正确价值判断,进而会污染校园的良好风气,最终影响校园和谐稳定。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资助金是他们完成学业的信心和勇气的支撑。要想把好事办好,首先主管部门就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评选标准,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情况,确保资助体系更加透明和公正。高校也要严格落实资助金使用政策规定,创新应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到精准研判、精准发放,确保让优秀的贫困生能够获得应有的物质支持。广大困难学子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感恩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以优异成绩回报各方面的关心。

 

浙大贫困生事件应成为一个契机,促使教育部门和高校反思并完善资助体系。只有通过更加科学、公正、透明的管理和评选机制,凝聚各方合力、营造良好氛围,才能更好保障每一笔资助金,都能真正帮助困难学子,促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成长为有用之才。(李云)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