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提升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筑牢青春防线


3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深入审议了《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修订草案)》,此次修订针对未成年人群体及其外部环境的显著变化,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制度性回应,进一步强化了预防与提前干预的导向。


学校作为育人的圣地,必须肩负起主渠道的重任。法制宣传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提升未成年人法律素养、增强其运用法律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务必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一是构建法制教育的立体目标体系。学校应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教育目标,并将其贯穿于不同学龄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的教育体系,确保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接受到全面、系统、适用的法制教育。二是强化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学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以政治课为核心,辅以团队课、周会课等,确保课时充足、教师到位。同时,教师还应在各学科教学中巧妙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与魅力。三是丰富法制教育活动的形式与内涵。学校应通过举办板报、手抄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法制教育深入人心。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编著法律教材、开设法制诊所等方式,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实践能力。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其言传身教和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法律素养和行为举止将深刻影响孩子的法律观念。因此,家长应自觉提高法律素质,成为孩子学习法律的榜样。一方面,家长应通过多读书、看报、听讲座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家长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以自身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法律榜样。同时,家长还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习惯。


社会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大环境,也肩负着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任。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司法等部门应携手合作,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一方面,各部门应扎实有序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如悬挂法制横幅、设置宣传牌、开设宣传窗等,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社会还应加大对环境的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我们每个人都应将培养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强烈法律意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王艮霞刘尹)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