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接续奋斗,用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字里行间,“人民”二字重千钧,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托举人民群众稳稳地幸福,这就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促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紧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也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鼓励群众参与治国理政,用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长,老年人的就医养老……这一连串家事国事,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头要事,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员干部要勇担时代使命,扛起岗位重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锐意创新、埋头苦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既要发挥制度优势,在政策措施上倾斜,也要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把民生期盼的事情办好。


回望上一年,民生答卷“沉甸甸”。服务保障民生,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2023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8%;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2023年末,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1.6万个,其中村卫生室58.3万个……沉甸甸的数字,传递民生工作温度,也让亿万家庭分享到高质量发展成果,让大国与小家的联系更紧密,也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治国理政的积极性,主动贡献智慧和力量,团结奋进,让家国更美好。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新的春天,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要进一步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既要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做法、切身体会,也要制定新一年的奋斗目标,明确使命任务,铆足干劲向前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离不开真抓实干,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越是在困难和挑战的面前,越是要勇往直前,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更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善于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托幼、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党员干部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就需要接续奋斗,做到“不弃微末”,始终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放在心上、办到实处,一件接着一件办,用心用情用力将“民生期待”变成“幸福实景”。(李茜)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