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文旅纷纷亮绝活,展开百花齐放的揽客营销。张家界武陵源区文旅局局长变身“茅古斯”,合跳科目三、上演“变装秀”;西安的兵马俑、秦始皇合跳“科目三”;河南洛阳“盔甲战士”高铁站笑迎宾客、河北文旅开展“美人计”……
春节即将到来,长达八、九天的“黄金周”,对于各地文旅部门来说,就意味着即将降临“泼天的富贵”,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地方文旅主管部门如果此时还不动、不拼、不吆喝,到时要是业绩数据不好看,就不好交差。
多点“花样”揽客,让游客“不出门却能知天下事”,动动手机出攻略,选择看稀奇、吃美食;但是,光有“花式揽客”不一定能把游客揽得到手。目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很多人旅游不再“说走就走”,而是挑三拣四各种斟酌,文旅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精明的游客要听吆喝是否使劲,更要看文旅“内功”练得如何。
吸引游客可以有若干理由,但最有效的莫过于一个称得上“IP”的地方故事。这个“地方IP”故事有地域独特性,还有针对适用性,同一个故事让不同游客听到是不同版本。只有文旅局长“穿茅古斯”跳“科目三”,都不算好的“地方IP”故事,回答好“张家界的茅古斯是什么”、“茅古斯和我有啥子关系”、“跳科目三能否提升文旅服务品质”等问题,才能用张家界“IP故事”勾住游客心。
游客想看到另一项“内功”,拿川渝地方菜打比方就是“翻扣碗”。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化源远数千年,老祖宗给每个省市都留得有“矿”,现在交给各地文旅部门的考题,不是嘴上说“家有多少矿”或“家有哪些矿”,而是要动手把“矿”挖出来、变成“矿产品”,拿给游客看、促使其买单。好比川渝菜“蒸扣碗肉”,一个聪明的餐馆老板决只是对食客说“我这碗里有肉”,而是把盖在腌菜下面的肉翻出来,完善食客个性化用餐习惯,让其体验到色、香、味欣然下叉。
吸引游客凑过来闻到香喷喷“扣碗肉”,事情还没有完,游客还有疑问啊,“你拿怎么保证给我吃的扣肉,和你端给我看的品质一样?”说直白点,文旅“内功”还要充分体现在诚信作为上。火爆全国的哈尔滨,最近有出租车宰客,游客晚上打车2公里、被要价50元,当地第二天就核定违法违规行为,对当事驾驶员、涉事企业作出严厉处罚。哈尔滨“拿出家当”待客宠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砸哈尔滨牌子就砸谁的饭碗”,更是说到做到、不拖泥带水。让做的和说的一样好、甚至是做的比说的更好,才能留住初来客、引来回头客;让游客体会到“有人撑腰”足以安心消费,就有更多游客愿意打卡体验“扎场子”、而不是满腹牢骚“砸场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账号喊麦、内卷式宣传翻新,花式“揽客”只是“功夫”的一部分,不足以概括地方文旅产业实力全貌。文旅“吃、住、行、游、购、娱”涵盖众多行业领域,文旅“大戏”不能只看文旅局长的“独角戏”,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持之以恒炼“内功”,有扎实“内功”作支撑,“大戏”就能天天焕新、文旅消费就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渝西锋光)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