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8%;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同比增长5.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0.7个百分点。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民生答卷温暖人心。(12月25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针对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民生温度”让人满怀期待。年底盘点的民生答卷表明,施政“清单”变幸福“账单”,发展“规划图”变百姓“获得感”,有温度的高质量发展彰初心、暖民心,进一步增进了大家奋跃而上、团结拼搏,加快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步伐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想方设法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到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升保障水平;从完善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救助保障制度体系,到千方百计确保困难群众、受灾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在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形势下,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温暖注脚。
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即将过去的2023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党和政府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稳中求进,出台并推动落实一揽子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1至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1.6万亿元,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89元……一个个民生数据连缀成向上的曲线,传递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温度。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多项部署聚焦民生关切、强化民生建设。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高质量发展“暖色”擦亮民生“底色”、检验初心“成色”,必将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汇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高谭)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