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伴随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古代中国、认识现代中国、把握未来中国,不仅是华夏儿女的永恒关切,也是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长期求索的命题。中国学,积淀着深厚的学术传统范式,又充满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提供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中国、当代中国提供了方法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尽显大国自信与国际担当。
聚焦“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主题,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推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是“四个自信”的铿锵宣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更是世界上唯一连绵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求索、接力奋斗,在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成功走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大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既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注重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始终不渝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秉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理念,善于从各种人类文明成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致力于应对全球危机、解决人类共同的挑战提供了智慧和方案。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等,在全球化进程中拓展视野、增添智慧、创新实践,塑造中国式现代化制度模式、文化模式和文明内涵,丰富了人类文明百花园。
“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现代文明的形态同样多姿多彩。中国以身作则,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发端于上海的世界中国学大会,致力于提供一个世界中国学研究者对话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为国际社会深入认识历史中国、当代中国创造条件,融通中外文明,推动交流互鉴,植根于中国历史传统的跨文化交流,为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合作搭建起桥梁。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让自身发展成果成为世界共享的发展机遇,用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着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始终向全世界展现出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美美与共,携手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发展的胸怀和担当。(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