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回望百年风云历程,中华儿女胼手砥足、团结奋斗,心怀民族大义、脚踏复兴征程,秉持矢志不渝的“初心”,带领中华民族爬坡过坎、翻山越岭,“强国号”巨轮一路劈波斩浪,创造了非凡的历史业绩。当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各民族要如“石榴籽”一般凝心聚力奋斗,凝聚起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盛放民族复兴“奋斗花”。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树立携手同心“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从星星之火的燎原到五湖四海的红潮翻涌,从闯过娄山关、横渡铁索桥、跋涉大雪山的步履维艰到书写“春天的故事”、开拓“希望的田野”,从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历史佳话到青海玉树地震谱写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团结乐章,奋进的脚步奏响“同心节拍”,中华民族的伟大跨越来自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力量。历史雄辩地证明:“众人拾柴火焰高”,发展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来自大团结、大联合,无论是疫情防控中的“全民防控、共同作战”,还是抗洪抢险战场上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不彰显了民族团结的力量。团结互助既是思想上的“同频共振”,更是行动上的“齐步同行”。
画好文化认同“同心圆”,增强文化自信“深厚底气”。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华文化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在于文化中蕴含的丰厚底蕴、致远情怀和世代传承的人生观、价值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传承文化既是对文学经典的传承,也是对价值理念的传承,更是对家国情怀的传承,气象万千的磅礴气象凝聚着文化自信力。要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文化交融中不断培植民族团结坚实根基,让爱国情怀文化扎根新时代广大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真正让中华文化枝繁叶茂、根深干壮,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画好攻坚克难“同心圆”,融入无往不胜“如磐勇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无数中华儿女接续奋斗、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在赶考征程上“拧成一股绳”的“精神源泉”。如今,我们已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横亘在前的“娄山关”“腊子口”,面对未可知的风险和挑战,面对平衡发展、生态保护、民生短板、治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要以艰苦卓绝的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攻坚克难,将个人的奋斗融入赶考征程中,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和勇毅接续赶考,同心协力、踔厉奋发画好攻坚克难“同心圆”。(郭素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