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先后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情况。
从浔阳江畔的琵琶亭登高远眺,长江岸线绿道纵横,“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铺展而开,现代化生态之城跃然于眼底,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美画卷。九江“最美长江岸线”的背后,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唯有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社会共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方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画。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系统推进,从东海之滨的繁华都市到钱江两岸的美丽乡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引领中国广袤大地发生着深刻变化。现如今,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这些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个生动缩影。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取得新成效,这得益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等关系,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着。黑龙江、吉林、西藏等地遵循“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精神,变“冷资源”为“热经济”;内蒙古把着眼治沙问题,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彰显生态治理新理念;青海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把握青海生态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就应发掘空间资源地域性、多样性优势,扩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路径,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社会和市场运作的生态产品实现新路径,把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丰富的景观资源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把生态价值转化“大文章”持续做好做优;坚持守绿换金、添绿增金、借绿生金,多措并举用“生态流量”刷新“经济留量”、用生态“高颜值”带来经济“高价值”,实现“绿水青山”生态价值的外溢,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挑起“金扁担”,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白色石油”锂矿新能源矿产勘探研发,到沙漠、戈壁、荒漠“沙戈荒”光伏资源开发,再到深海远海“海上风电+”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迈开大步。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定力。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到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攻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工厂车间、广袤田野的一场场绿色变革见证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让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精彩续写,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千秋,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留住绿色生态之美,应坚定方向、坚定信念,全力推进生态建设由规模化向精细化、数量型向质量型、绿起来向美起来富起来转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共建更加美丽美好的家园。(汤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