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育类APP应“用之有道”

据相关报道,近日,长沙的部分家长反映一些中小学和商业企业合作,向学生及家长推广企业开发的教育APP,家长交钱才可以看孩子考试成绩排名或考试试卷错题信息等,不交钱就看不到。此消息一经曝光立刻引来众多网友热议。笔者以为,对于教育类APP,相关主体要明确其存在的意义,多发挥其助力教育公平与高效的功效,避免出现违规使用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推进,五花八门的教育类APP应运而生,其通过与学校合作的形式打入学生和家长群体,的确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尤其在教育部相关文件提出中小学生平时成绩涉及“隐私”、一般不能对外公开的要求下,通过教育类APP让家长和孩子实现“点对点”成绩查询,并且借助大数据诊断学生每次考试的成败得失,本是一件好事。

  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教育类APP却渐渐“变了味”,其把学生成绩和排名异化为APP中的收费项目,等于是把学生成绩排名变成了“商品”进行贩卖。另外,一些本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的事宜,也强行通过APP来进行,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沟通效率,违背了教育类APP本该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初衷。

  事实上,针对教育类APP存在的种种乱象,相关部门早就明确要求学校推荐使用的教育类APP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关教育类APP的开发运营企业要明确责任担当,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在公益性的基础上,可以额外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增值服务,供有需要的家长选用,但不能强制要求。学校方面也要加强把关,提高教育类APP的准入门槛,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遇到违规使用的教育类APP要及时举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类APP存在的种种乱象一定能得到有效根治,其功效也能得到更好发挥。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