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学生参赛作品岂能“定制”


  近日,笔者无意中听说了一件令人咋舌的事情:一学生打算报名参加某作文比赛,为了获得可观的名次,其家长竟然花钱找人“定制”。几天之内,一篇符合参赛要求的作文就发到了家长的手机上,不久后,这篇作文将被署上该学生的姓名参加比赛。

  笔者随后在网上搜索发现,这样一种“生意”链条不是只出现在作文比赛中,而是几乎覆盖了学生时代的各类重要竞赛。学生竞赛本是为了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其创新意识,可部分家长却使出了这种自以为“省事高效”的做法,无疑给孩子做了最坏的表率,对孩子来说,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但学生若是能在某些知名竞赛中获得好名次,今后依然可以增加履历中的“光环”,在评优评先中或多或少都会发挥一定作用。因此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今后的人生更“出彩”,选择用找人代做等方式让孩子拿着非自己创作的作品参赛,以期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样的市场需求直接催生了网络上各种“定制”比赛作品的“生意”链条。就代写作文而言,笔者了解到,当前的代写人群多为兼职大学生,家长只需花费200元左右,就可以找人代写一篇千字左右的小学生参赛作文。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欺骗也可以”的错误认识,必须严厉禁止。

  为了避免类似现象再发生,各类竞赛主办方要进一步创新评审方式,加大对作假作品的审查和判定力度,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对弄虚作假的参赛者,发现后除了取消参赛资格、获奖成绩,还可以通过公开通报等方式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家长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关注孩子能力素质的提升,避免让孩子产生懒惰、侥幸心理,养成蒙混、欺骗的习惯,从而走入“投机取巧”的歧途。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更加深入地推进教育改革,让大家跳出“唯证书论”等误区,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真正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 王怀诗)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