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市“十四五”规划主题、动能与路径刍议

【连网】“十四五”时期,对于国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连云港,则是实施“一带一路”强支点战略、自贸区战略,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实现“后发先至”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将勾勒连云港市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和路径,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因此,“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一个发展主题、强化发展动能、突出两个统一,对“十四五”时期连云港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坚持一个发展“主题”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后发先至”是连云港的战略性目标,“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这个发展主题应该贯穿连云港市“十四五”发展的全过程。

首先,“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践行路径,在“内循环”方面,要求紧紧抓住一个“新”字,走新路,补产业发展短板。一要认清新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显著的生产力发展,也必将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引领的数字化变革和数字经济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进程还将推动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产业组织乃至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率先在自贸片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无中生有”,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二要发展新基建。新基建涉及5G网络投资、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相关投资领域有巨大成长空间。同时新基建还将带来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等革命性变革,并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不仅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三要营造新生态。要注重产业发展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发展绿色经济。随着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产业发展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也将从传统的对立、矛盾到逐步实现共赢。事实上,当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含量逐渐提升时,将整体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并有效优化生产流程,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资源浪费、冗余,降低能耗,使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修复的均衡发展成为可能。

其次,“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在“外循环”方面,要求依托自贸片区进一步对外有序开放,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分化,我们面对着更加复杂的国际新关系,但“一带一路”仍然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连云港要把握“新关系”所带来的机遇,在参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定准位,即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海陆循环的中心节点、长三角与环渤海的战略链接,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互动典范。一要依托自贸片区推动服务业开放,争取国家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服务业结构调整优化。二要立足连云港在过境(大陆桥、中欧班列)运输方面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塑造和引领国际规则,提升优势领域的国际规则话语权。三要在全市进一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社会创造创新活力。

强化发展动能

“十四五”时期连云港发展动能是什么?全方位的创新!

首先,要抓自贸区建设契机,推进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其次,要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实完善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自贸区吸纳创新要素优势,通过全方位创新,更好地激发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增长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向自贸片区集聚。再次,要运用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生产要素领域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先进技术扩散,在物联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内循环的经济健康发展,使我市潜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以释放仍然存在的“后发先至”潜能。寻找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和动力源,全面融入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等大都市圈、城市群,借区域增长新热点加快发展。

突出两个统一

一是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统一。“十四五”规划的制定首先要有战略性,坚持系统观念,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有连续性,注意与十三五的衔接,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同时还要做到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制定出一个高瞻远瞩、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使规划有可操作性。一产业要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走出一条连云港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二产业既要做好已经形成的医药、石化等优势产业,更要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推动集群发展;三产业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二是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危中寻机,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机遇,打通经济循环堵点;系统谋划,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对于优势企业、重大项目,要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从构建完整产业链角度着手,梳理筛选产业‘卡脖子’环节,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自主可控装备研发,促进创新链与生产链互相嵌套,在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 张淑萍 古龙高)

张淑萍  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古龙高  省社科院沿海沿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研究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