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助老弥合数字鸿沟显温情见初心

【连网】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列出时间表,就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各地也在不断推出暖心措施,让“慢半拍”的老年人跟上智能时代发展的脚步。

扫码支付、手机挂号、出示“健康码”……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应用日益普及,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和实惠。可就在大家轻车熟路乐享“智慧生活”的同时,不少老年人却因此而犯了难,囿于多方面因素“不会用”“不敢用”“不爱用”,造成日常生活、出行办事诸多“不便”,反倒让他们感到“添堵”“闹心”,现实中由此引发的尴尬时有发生,如何破解数字鸿沟给老年人带来的困扰,让他们不必再望“数”却步,成为社会各方共同关切的新课题。

正所谓民众利益无小事。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日常生活涉及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普遍适用与分类推进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提出20条具体举措弥合“数字烦恼”,既显示出对老年人呼声与权益的高度重视,也是实事求是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体贴。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安排。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十四五”期间有望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面前,以足够的热心和耐心等一等智能化时代的“慢行者”,尽可能考虑老龄群体的身体、心理、行为特点,不让老年人在数字化浪潮面前掉队,是互联网共享、普惠特性的内在要求,更是为民初心的生动诠释。

不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为老人提供更周全的服务;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推进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使之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设置大字体的老人叫车模式、推出家人代叫车功能;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无论是《实施方案》推出的适老化举措,还是各方做出的适老化探索,彰显的制度温度和社会温情,温暖了老人们的心,厚植了数字经济的人性化底色。

从技术创新创意、产品设计制造,到公共服务各个环节,乃至家庭成员、亲朋好友,政策发力、社会共振,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共同陪老人跨过“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客观上也是敬老美德的弘扬,拉升着社会文明的高度。(秋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