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近日,“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的话题上了网络热搜,就在该话题上热搜后不久,“40元可买10万条简历”的话题也紧跟着上了热搜。连续两条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话题上了热搜,一方面折射出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在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泄露个人信息问题的严峻性。笔者以为,要想从根本上杜绝个人信息泄露,必须要切断信息泄露的“输出链”,尤其是要加大对贩卖个人信息者的教育和惩罚力度,让不法分子不敢也不愿“胡作非为”。
现实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形,被电话推销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从新生儿出生时的母婴拍照、奶粉购买,到后来的早教启蒙、兴趣班报名,再到买房后的装修推荐、买车后的车险推荐等,来自各行各业的推销电话总是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烦不胜烦。有的甚至涉及诈骗,群众稍有不慎,就容易落入骗子设计的陷阱。让人想象不到的是,一些行业“内鬼”竟然就是泄露个人信息的罪魁祸首。
受利益驱使,卫生、教育、中介、快递等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业时而出现贩卖个人信息的“内鬼”,他们往往利用职务之便盗取个人信息,并以赢利为目的进行贩卖,从中牟取钱财,行业“内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重要主体。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暴露出相关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素养的缺失,也暴露出相关行业对员工培训管理的不到位。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杜绝个人信息贩卖,必须要加大惩处力度,严厉打击贩卖个人信息行为,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高压态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铲除行业“内鬼”,确保公民信息安全。
当然,在打击“内鬼”的同时,相关行业也要履行好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严格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加强信息监管,强化员工的守法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王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