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光盘行动”还缺点啥

【连网】  “光盘行动”,指的是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一时间,让“光盘”为荣、“剩宴”为耻蔚然成风。有很多人还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吃干净的餐具和打包带走的剩菜剩饭。争当“光盘侠”,吃多少点多少,吃不了“兜”着走,从一点一滴上拒绝浪费,这当然是对的。

但是,仅仅加入“光盘族”,支持“光盘行动” 似乎还缺点啥。如果把厉行节约简单理解为一种饮食习惯,分明窄化了制止餐饮浪费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早在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就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 ,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调“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

《习近平在福州》一书中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周日的早上,因为要去加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叫上秘书一起共进早餐。吃完饭收拾碗筷时,秘书准备把锅里剩下的大半碗稀饭倒掉。习近平看到之后,立即予以制止,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都当过农民,应该都知道,一粒米就是一滴农民的血汗,不容易啊!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这种敬畏感要发自内心,要是自觉的。”秘书听了之后很是惭愧。

“俭”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为“俭省”之意,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说新语》记载,殷仲堪做荆州刺史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掉在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清朝汤斌任江宁巡抚时,安于清贫,生活节俭,一日三餐常以豆腐汤佐食,人称“三汤巡抚”。后来,尽管官越做越大,他依然保持俭朴的作风。权重不弃操守,位高不忘本心。他们身居高位,却注重俭朴生活,廉洁奉公,从而青史留名,为后人所称颂。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尽了每一粒粮食得来的不易。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句诗从小便能熟练背记,此中道理人尽皆知。陈云有一句名言:“吃饭要照镜子。”“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用馒头擦干盘子里的油水,做到能照见自己的脸,这就成了最早的“光盘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等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

自古以来,敬天惜粮、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向善向上、风清气正的重要指征。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条件如何改善,这个传家宝不能忘、不能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要在全社会涵养起简约适度、节制自律的生活方式,促进“光盘行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侯天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