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帮老年人群跨过“数字鸿沟”

【连网】进入“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通讯行业迅猛发展,新的科技产品层见叠出,目不暇接,使广大人群的生活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预约医院挂号、网购车票、滴滴打车、移动支付等,只需要手机上的一个客户端便可即时操作。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在方便日常消费以外,某些公共产品供给的服务,其新技术所呈现的方式,却是不友好的,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就遇到诸多老年人,因为不会操作,就医难、买票难、付款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在心理上,越来越感觉跟不上时代步伐,产生普遍的自卑感。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对科技新产品不知所措,甚至对其产生了恐惧感而加以排斥,陷入了所谓的“数字鸿沟”。

当然,我们有些人或许会苛责老年人没有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但更多时候,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伴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下降的。同时生活环境、身体机能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让不少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所以,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是,在公共服务领域,这种不友好,其实相当于弱化了被服务对象的权利,损害了老年人群的平等社会权益,必须得到重视及纠正,否则极易使他们“边缘化”。

众所周知,当前,老年人学习新科技产品的渠道,大部分来自家族内部的年轻人。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年轻人都居家隔离,有了教老年人玩智能手机的机会。否则,近段时期,抖音、快手的用户下沉,约摸也不会如此明显而迅速。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印证了一个道理,老年人不是不想学习操作智能手机、了解新科技,也不是学不会、搞不懂,而是他们缺少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实际上,一份2019年的《老年人手机使用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在51至70岁年龄层共287位调查者中,已使用智能手机的占38%,想要尝试使用的占25%。虽然相对来说,普及率并不算多高,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智能手机对他们的吸引度不低,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喜爱和追逐不亚于年轻人,比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微信聊天,在朋友圈晒照片,在短视频APP上分享生活日常,紧跟科技潮流。

笔者以为,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政府首要做到的一点是,发挥“善治”功能,统筹协调,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利用,同时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等。比如有的地方人大代表就曾提案,对于“拒收人民币”这样对老年人不友好的行为,应当定下明确的处罚措施。同时,与其让老年人被动地去等待家里年轻人“手把手”教授,还不如通过一些社会机构、公益组织、社团等,专门举办培训班,教老年人学习使用这些手机终端和新科技。(张晨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