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影院复工” 不是单纯商业行为

【连网】随着影院复工,停摆一百多天的电影市场终于迎来复苏态势。不过当前,业态仍颇显萎靡。笔者在“猫眼”上获得的数据显示,7月28日当天,我市万达影城观影仅379人次,票房8033元。虽然业绩远不如以往,甚至还有亏损迹象,但已是良好开端。实际上,早在疫情发生,影院关门后,“及时止损”就是一种奢望———在票房、卖品 “零收入”的情况下,电影院还需支出包括房屋租金、人力成本等固定成本,防疫防控带来的临时性成本开支,也让影院亏损严重。所以,疫情结束、复工复产后,如何打消观众的疑虑、重拾观影信心,也将是影院必须面对的重点难点。

那么,电影院的兴盛与否,真得很重要吗?

首先,在社会经济层面。电影院是零售消费企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产业占我国GDP比重接近54%,近一半的城乡就业机会都来自于此。以电影院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1万多家电影院,每个电影院平均提供50个就业机会,全国从事电影院行业的服务人员达到30至50万人。加上相关上下游企业,比如保安保洁、设备采购、零食供应、物业管理、电影制作发行等,影响的人群达到100至200万。所以,它的存在意义重大,不可忽视。

其次,在文化精神层面。电影业态是彰显一座城市文化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很多城市的商业综合体规划中,最先考虑的就是电影院的引进问题。市民也很关心,新建城市综合体中是否有电影院入驻。除了考虑到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在于,一座有文艺气息的电影院,可以冲淡整个综合体的商业铜臭气,提升文化格调,对整座城市的文化业态,都是一种带动和引领。因为本质上,电影是一种高端的文化集成,传递和构建的是一种社会潮流、精神观念和特定价值观,而消费者要想追随这种“潮流”,获得这种精神滋养和价值体验,离不开电影院这种最佳载体。只有在那里,大家才会最大化获得某种仪式感和共情力,带动一座城市文化韵味的提升、生活业态的多元。

所以,基于电影院这样的重要性,再面对当前它们所遭遇的困境,笔者以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出台更多的专项扶持政策,在税费减免以及租金、管理费等方面给予更多补助支持。比如有的城市就通过贷款贴息政策,帮助影院缓解信贷资金压力;或是面向广大市民发放定向惠民补贴,联合全市影院组织开展惠民观影活动;或者政府出面,不断加大影院推介力度,组织特色的影迷线下活动,引导更多市民走进影院观影消费。

当然,电影院也不能“等靠要”,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众所周知,影院的营收主要由票房、零食售卖、广告三大部分组成。而无论院线兴盛与否,零食卖品都是影院盈利的重头所在。所以当前,不少影院按照这个思路,寻求自救之道,尤其在“爆米花+可乐”的零食标配之外,还挖掘自身独特优势。比如上海万达影城就采取“直播带货”模式,推出电影周边零食、饮料等。而阿里影业则联合“饿了么”,推出“影院卖品外送”业务,为影院卖品提供线上售卖渠道,上游经销商也在产品日期调换方面进行帮扶。

所以,影院复工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齐心帮扶与自救”是为良策。(张晨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