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 提升媒介素养

□ 郭淑娟

【连网】  随着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介的普及,中学生接触媒介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与多样。但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面对复杂的数字媒介环境,他们难以分辨真假,又极易受其影响。我们以连云港市中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了我市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的具体表现,每日网络使用时长、主要上网目的等都影响着青少年正常人际交往和正常学习与生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

1.规范网络使用方法,正确区分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杜绝网络沉溺。

翻开报纸,类似的新闻比比皆是:12岁中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这些案件都提醒人们: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

提升青少年使用网络的规范方法可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使用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健康网络功能。第二,预设可实现的网络使用目标,在努力达成过程中,增进青少年的自信、自尊、自我欣赏能力。第三,教师与家长引导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感受实现目标中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最终完成结果,保持一颗勇于面对逆境、坚持不懈的心。第四,协助青少年合理限制单次网络使用时间和累计每日网络使用时间,避免网络依赖、滥用、成瘾等问题产生。第五,培养青少年对其他网络功能兴趣,促使青少年可在多重功能选项中达成自身所需目标。第六,由于使用网络功能和现实环境一般竞争激烈,从而需要引导青少年在设定自身所需目标后也应接受失败、竞争、阻碍,当难以达成目标后,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设定合理目标。第七,认识互联网世界和现实客观世界区别和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感官、情绪情感体验,来避免沉迷于虚拟的网上世界。

2.积极引导青少年通过使用网络体验成就感。

面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问题时,父母要给予正确引导。首先,我们身处网络社会,要认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文明,不能“谈网色变”。其次,当孩子在游戏中赢了一场比赛、晋升一个段位并为此感到骄傲时,家长要利用孩子这种自豪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感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将其引导到学习与生活中。青少年在进行网络游戏、网络活动时,会发现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少年同伴在努力奋斗后取得了一定成就,成功的典型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会带动青少年理性面对网络,抵抗负面影响。第三,网络中遇到的失误与失败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培养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乐观态度,推进青少年增加心理资本。这就需要社会、父母、老师对青少年网络使用保持接纳、客观态度,才能充分发挥自身和网络最大优势和潜能,达到积极、理性使用网络。

3.培育青少年媒介素养意识,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8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其中,低龄(10—19岁)学生群体的占比为16.9%,与前几年数据相比有了明显增长,这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娱乐、沟通。这些数据显示出互联网用户群体目前已普遍低龄化,而中学生的分辨力、自制力甚至是基础的文化知识都有所不足。因此,网络中的负面信息更容易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

中学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学会认识媒介、使用媒介,中学生要了解基本的媒介知识,熟悉媒介的使用性能,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最终使未成年人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具有基本的媒介质疑、批判能力,能够自觉抵制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利用媒介资源完善社会自我的实现,参与社会发展。

目前,我市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对媒介内容的批判能力;二是缺乏自主创造媒介作品的能力;三是中学生对媒介功能利用相对单一。解决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安全问题,需要政府、互联网企业、家庭、学校等不同主体在净化网络空间、完善审查机制、加强企业自律、创新青少年学习和娱乐模式、提升网络素养等方面共同努力。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1)家庭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担当者之一,是孩子进入社会的起点。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不断学习父母长辈所提倡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念,这对于他们性格、习惯的养成和素质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父母自身媒介素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媒介;培养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2) 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的课堂式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持续性媒介素养教育。此外,由于孩子在中学阶段知识系统逐步在完善,因此学习、接受能力都是最佳阶段。因此,中学阶段是他们培育个人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佳时期。提升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对教师开设媒介素养培训课程,提高他们自身的媒介素养,是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注重理论教育与媒体实践的结合,除了完善中学课程体系,进行理论式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将理论教育和媒体实践结合起来。

(3)社会是保护并巩固中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外部环境。净化媒介信息环境,减少虚假不良信息。同时,政府也要进行政策及资金支持,保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

作者为江苏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新闻系副主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