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特殊时期的两会落下帷幕,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越是困难时期,越能彰显出学习力、执行力、落实力的非凡意义。为此,各级党组织、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和岗位特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意志抓落实,把“落实”镌刻在勤政为民的信念中,融汇在攻坚克难的担当中,渗透在激情奉献的情怀中。惟其如此,才能在“极不平凡的一年”做出不平凡的努力和贡献,才能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绽放出自身的价值与风采。
“落实”在勤政为民的信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疫情期间,在较短时间内,“举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其中一位87岁的老人,身边10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这个生动事实,透彻地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着与坚守。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追悼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所做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成了我们党不变的宗旨。“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凝聚起来自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克服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落实”在攻坚克难的担当中。毋庸讳言,受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到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压力“前所未有”形势“非常严峻”,正如长征时期的红军面临“娄山关”“腊子口”。但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大事难事看担当。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党员干部,应当在风险挑战面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现出应有的担当姿态。革命战争年代,能有机会参加“突击队”“敢死队”的,大都是党员;和平年代,党员也应成为风险挑战中的坚强脊梁。用辩证的眼前看“危机”,克服了“危”就是“机”;渡过了“危”就是“机”;战胜了“危”就是“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事物都跳不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生存遇到风险的时候,当发展面临瓶颈的时候,当目标快要实现的时候,除了跃马扬鞭奋斗前进,别无选择!
“落实”在激情奉献的情怀中。踏上长征路的红军将士,大多数都没有走完长征。他们为信念而战,为家园而战,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生命,以其不朽的牺牲奉献创造出了共和国苦难辉煌的丰功伟绩。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历史在时光隧道中穿行,在遇有风险挑战,需要攻坚克难时,奉献精神仍然放射出别样的光辉。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时,有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逆行冲锋;在决战脱贫攻坚时,同样有一批批党员干部在苦境中坚守,在逆境中奋斗。如果仅从个人命运或者利益出发,谁都没有天然吃苦的义务,但他们却总是义无反顾地勇挑重担,牺牲奉献。“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精神始终是辛苦自己、甜蜜别人的最好象征。奉献之烛,照亮逐梦奋斗者的精神天空,鼓舞人们扎根本职、排除万难、拼搏奋斗,为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中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方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