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爱心助农,莫让爱心错付了

□ 王怀诗

【连网】  近日,“买光鹅蛋助农,回家发现全是坏的”话题上了网络热搜,说的是在山东济宁某小区,居民们看到一男一女大中午在路边贩卖鹅蛋,在了解鹅蛋是对方自养的,只是疫情期间滞销后,好心的居民们发动左邻右舍很快就买光了鹅蛋,居民们还留下了两人的电话号码想要后续回购,可回家一看,发现所有鹅蛋都是坏的,拨过去电话后竟然发现对方留的号码是空号。原本是一件献爱心的好事,结果却成了让人窝火的糟心事。

事实上,疫情期间,不少农户都面临着农产品滞销的困境。为了帮助线下农户扩大销售渠道,不少电商平台都打出了爱心助农的招牌,一方面帮助农户打开销路,降低损失,另一方面也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然而,就像“买光鹅蛋助农,回家发现全是坏的”一样,在爱心助农过程中吃了产品质量亏的消费者却不在少数。丑橘特别酸有的还是烂的,芒果没熟放几天就蔫了,鸡蛋比正常鸡蛋小一半……网络上时常可见诸如此类的控诉,有的消费者甚至把购买助农商品等同于一场拼人品的游戏。这样的结果显然与爱心助农的初衷相违背,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助农产品也只会一点点瓦解消费者的爱心,最终砸了爱心助农的招牌。

因此,要想打响爱心助农品牌,让爱心助农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就必须要把好助农产品质量关。只有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买到的农产品物有所值,爱心助农行为才会循环地持续下去,最终让农户、消费者、电商平台等多个利益相关方获益。首先,作为供应端的农户要提供优质农产品,在备货过程中要仔细筛选,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确保销售出去的每件产品都保质保量。其次,电商平台要严把产品质量关,毕竟助农不是单向的,其一端连着农户,另一端连着消费者,链条上的每一个角色都不应该忽视,因此在实施助农计划的同时也要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界定,并加大审查力度和次品惩罚措施,确保爱心助农不损害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当然,普通消费者也要对爱心助农产品增强信心,尽量选择有保障的平台进行购买,避免购买渠道不明的农产品。相信在农户、电商平台和消费者的多方努力下,爱心助农一定会演变成一场持续的多方共赢的爱心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