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如何抢抓长三角新机遇

【连网】(周莹  陈振华)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纲要》称,将长三角建成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作为长三角经济带北方门户,港城如何抢抓这样的机会,将改革开放的文章做好做足呢?

新机遇需要勇担当

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北方门户城市,连云港区域位置非常重要,关系着沿海、沿淮和沿陆桥线路的整合。因此,连云港频繁被各种国家战略“眷顾”。

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连云港作为江苏沿海开放的龙头城市。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我市发展定位为: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以重化工为主的临港产业基地和国际性海港城市。随后在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中,连云港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基地。2018年,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作用,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如今,《纲要》出台,再次将连云港纳入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战略中。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说,这些国家战略对连云港的“偏爱”主要是因为连云港特殊的地理位置。连云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上连胶东半岛,下接长江三角洲,且通过海运有望同大湾区形成良性互动。在陆桥经济带中,连云港位置更加重要,是东部经济带同陆桥经济带交汇点区域。但是,当前连云港的产业发展和经济体量与这样的区位优势还不相符合,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未来,连云港应主动发挥自身地理优势特点,不断放大改革开放平台优势,借助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争当江苏产业转移示范区;借助市开发区,打造全球新医药产业国际创新试验中心和燃气轮机生产基地;借助港口,打造国际港航物流基地;借助高新区,打造原创科学基地。

新机遇需要解放思想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社会环境共建,将有利于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流动,促进我市与中心区城市加强合作,构建开放包容、法治文明的社会大环境,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范畴,从而推进我市干群思想观念的转变。

思想解放被认为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要务之一。早些时候,国家已经印发了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计划,而此次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这打破了早前行政区划,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入融合时代。港城要想承接这样的机遇,自然要推进改革。

专家表示,区域一体化核心是一体化。首先,连云港需推动县区板块的一体化。目前,我市各个县区区块分明,竞相发展。这种发展思路最大的好处就是驱动各个县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发展经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招商引资难度加强,从竞相发展转向竞合发展是必然趋势。需加快建设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实现产业和生活的共融互动。需加快招商引资一盘棋思维,确保每一个来连投资的项目精准入“篮”,避免恶性招商引资带来的产业分散、产业同质化和产业过剩现象。需推进区域共享发展改革,确保全市的人、财、物最优配置。其次,推动连云港和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在港航合作、物流合作、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形成创新试点,让连云港人可以分享3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的便利。再次,加快推进连云港各个国家战略的一体化。目前,我市承接的国家战略不少,因此需加快梳理这些战略相同点,实现这些战略的地方方略无缝对接,让各个国家战略在连云港落地生效。

新机遇需要新作为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连云港融合长三角核心要务是加快三个联接:首先是交通线路联接。虽然今天连云港多条高铁在建设,但南下的通道依旧需要加强,特别是同苏州、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连接要加速。其次是速度的联接。目前,我市的港口、行政审批效率和法制市场意识同长三角地区还有差距,需要对标对表。再次,实现产业联接。当前,连云港产业发展正在加速,但是发展力量还不够强劲,需要各方持续发力,推动区域经济上水平。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纲要》提出中心区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具备承接能力的中心区以外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升级转移。作为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重点地区,我市与长三角区域在产业和创新协同方面已经具备较好基础。随着高铁、机场、港口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市可以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连云港成为长三角中心区产业高质量转移的目的地,承担长三角重点产业重心的职责。

此外,我市还要加速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资源和长三角区域融合,推动生活品质的提高,让连云港加快进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同城时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