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扶贫扶智慧 助人助成长

【连网】  2019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4日,各有关部门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以“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的扶贫日系列论坛,21个论坛系列凸显了中国扶贫工作的三个嬗变特征。

从物质扶贫到思想扶贫原则嬗变。物质扶贫,顾名思义就是捐款捐物,容易滋生贫困者“等、靠、要”思想,导致脱贫者返贫现象 频发。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道出了贫穷的最大原因在于贫困者缺少信息来源,从而导致他们短视行为多,容易陷入穷则愈穷的怪圈不能自拔。由此及中国扶贫工作实践得知,脱贫而不返贫的有效途径应是获得思想扶贫,变被动等待扶贫为主动脱贫致富。而主动脱贫致富的要件有二:一是获得外部援助的资金与项目(或产业),二是不断提升脱贫者自身素质。所以思想扶贫的主要方式可概括为:着力于教育扶贫,辅之以产业扶贫、智慧城乡、智慧家庭建设等。

从传统扶贫到精准扶贫方法嬗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目前,扶贫工作已经改变了大水漫灌的传统工作方式,克服了福利化、平均主义的倾向,在建立贫困人口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上,由局部到全面,由抽象到具体,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心施策、动态管理,目标明晰、层次分明、信度与效度高,脱贫进度可期。   

从线下扶贫到“互联网+扶贫”路径嬗变。“互联网+扶贫”凸显了新时代扶贫工作全面、快捷、透明等勃勃生机,催生了电商扶贫、“互联网+监督”“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营销”等众多扶贫新渠道,为扶贫资金的监管、扶贫项目的管理、扶贫技术的传播等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加深了扶贫工作的广度、深度与精准度。

扶贫扶智慧,助人助成长。扶贫工作的目的是使全国贫困者永久脱贫,扶贫的本质是助力贫困者获得持续成长的才干。扶贫工作应在着陆助力上下功夫,应着力医疗扶贫和心理健康扶贫,助力贫困者身心康健;着力文化扶贫和生态扶贫,助力贫困者精神愉悦;着力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助力贫困者才干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曾专门撰文对中国减贫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扶贫工作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安定大局,是国之大事、民之渴望,一日不可懈怠。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精心布局下,14亿中国人齐心协力,爱心助力,到2020年,中国将如期打通消除贫困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全民致富奔小康的伟大梦想。(闫刚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