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垃圾分类,该从娃娃抓起

【连网】□ 侍敏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也标志着垃圾分类在上海被纳入法治框架。比此举更让国人热议的是,上海人因为分不清“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又怕被罚款,甚至还催生了“代扔垃圾”的新行业。笔者认为,垃圾分类作为节能减排、资源循环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而垃圾分类还要从娃娃抓起,在可塑性非常高的幼儿时期就培养他们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不仅对我们环保事业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对孩子来说也将受益终生。

先来说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作为一个面积小、人口多的岛屿国家,日本的干净卫生整洁却是全世界出名。2018年世界杯期间,日本球迷在日本队失利赛后仍然带走所有垃圾,片纸不留而红了一把。正是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让他们在世界各地的球场上,无论赛事输赢,日本球迷的“捡垃圾”行为都赢得主办方甚至对手的尊重。当然,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人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的教育。日本幼儿园小朋友外出郊游,小朋友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就有垃圾袋。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带回家,他们从小就知道这是生活常识。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产量较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德国仍然被誉为“清洁、美丽的大花园”,这一方面是由于大自然的恩赐,另一方面得益于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德国政府十分注重培养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向他们灌输垃圾分类的知识。因此,任何一个柏林孩子都知道如何处理垃圾,比如旧报纸可以被再次利用,应该丢入蓝色垃圾桶中;有机垃圾可以被生物降解,应该放入棕色垃圾桶;厨余垃圾被焚烧处理,应该放入黑色垃圾桶等。

而我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之一,但是实行起来却很艰难。我们的生活已经习惯了对垃圾“一视同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给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虽然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但目前仍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更谈不上教育孩子养成环保的习惯了。

笔者认为,孩子是最能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新生代,环保意识的普及应该从孩子做起。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最好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的垃圾分类知识,培养他们垃圾分类的习惯,并让这一习惯伴随他们一生,相信从小养成的垃圾分类好习惯,将对我们环保事业的深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