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美丽乡村建设要彰显文化内涵

【连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都能深入挖掘资源禀赋,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世外桃源,成为不用渲染的水墨画,环境越来越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缺泛文化内涵,缺少人文精神。那么,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凸显文化内涵?

首先,要擦亮“面子”,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这个“面子”是指乡村自然环境,环境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条件。要以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目标,以“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公共设施、建设美丽村庄、发展特色经济”为重点,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朝着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方向前进,确保路面无杂物、沟渠河面无漂物、家前屋后花红柳绿无异味、田园经济作物有特色,逐步实现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与此同时,在村庄田头、重要道口、主要场所,设立文化专栏、落地牌、墙壁画等文化设施,做到图文并茂,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如:灌云县小伊乡注重农家乐建设,在清澈的沟渠边的牌子上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美丽的荷花池边写道:“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农家院子外或村头小桥边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等,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在村容村貌美、文化氛围美中接受熏陶,享受美好生活。

其次,要做实“里子”,深入挖掘历史名人文化。这个“里子”就是要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提升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要结合自然环境、乡村旅游、民风民俗等条件,因地制宜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村庄集中区时就要考虑哪里要建立文化标识、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在景点规划中就要考虑如何彰显当地历史名人文化;在发展特色产业规划中就要考虑乡村经济发展如何有机结合文化产业,推动农村电商、乡风文明建设。如灌云县燕尾港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开山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载体,投资5000万元新建燕尾港历史名人文化广场,对历来开发燕尾港、发展燕尾港做出贡献的名人沈云沛、张骞、武同举、陈吉余等,做成名人长廊,配上文字介绍,教育后人缅怀名人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砥砺前行,勇做追梦者、圆梦人。这样的美丽乡村才有意义,值得推广。

另外,要凸显“特子”,引导农民学会“种文化”。现代农民的综合素养在不断提升,要引导农民从种地到“种风景”,从“种风景”中学会“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草根文化”,它最能接地气,最有感染力,其关键要有“种文化”的土壤。土壤就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搭建好文化平台,如建设乡村大戏台、文化馆,成立各种文艺宣传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等。种子哪里来?一靠挖掘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尤其是“非遗文化”,亟待传承与发展。二靠引进现代文化,鼓励农民去创作,创造出喜闻乐见的“草根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古典文化博大精深、人文精神经久不衰,为打造特具一方特色的书香味、草根味、乡愁味的美丽乡村,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美丽乡村中要把历史人文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实文化引擎新农村发展,真正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性。(朱晨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