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点、两个着力”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积极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江苏具体化实践化制度化,确保党的组织路线行稳致远。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擘画了一张瞄准“时代之呼”、满足“国家之需”、顺应“人民之盼”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江苏人才工作指引新征程航向。
瞄准“时代之呼”,坚持求贤若渴选人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变得是朝代更迭的历史使然,不变的是求贤若渴的永恒主题。正所谓:“得贤才者,其兴之始也”。“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周文王;“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的刘备;“敢于纳谏,以人为镜”的李世民,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求贤若渴的典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古人尚能如此,何况新时代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爱才惜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唱响了求贤若渴的“时代之呼”。《意见》的出台,打破了人才队伍有“高原”无“高峰”的桎梏,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干部与组织选人等提供了坚强政策保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满足“国家之需”,坚持不拘一格揽人才。“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是某一行的兴旺发达,不是某一业的世界领先。“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只有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努力,才能涓滴成海,成就国富民强之势。《意见》的出台,突破了固有的意识形态束缚,将目光扩散到全世界各个角落,以更宽广的选人视野,更多元的用人渠道,更宏大的选拔气魄,不拘泥于国籍、民族、行业之别,树立“英雄不问出处”的意识,建立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坚持把品德放在人才评价的首位,强化能力业绩贡献评价导向;健全人才流动制度,促进人才在区域、部门之间有序流动,营造“百花齐放”的新格局,为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有所作为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汇聚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推力。
顺应“人民之盼”,坚持工作实绩选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工作繁重复杂、直面群众、直通人心,从基层成长、成熟起来的党员干部,更懂国情、更接地气、更懂民心、更通民声,人民需要这样真懂自己的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真为自己办实事的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真与自己站在一起的干部。《意见》的出台,在坚持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的同时,更加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将目光投放到在基层一线打磨成长的干部,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硬核”和“标配”,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基层干部成长的藩篱,让基层干部干事有舞台、成长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意见》的出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忠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将匡正新时期江苏选人用人风气,必将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篇章,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王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