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端午忆先贤 “放粽”家国情

涉水吟天问,角黍慰灵均。

每个节日,都有某些特定元素,如一些人和事,代表着不能抹去的文化符号,不应被忘却。又逢端午,让我们轻嗅艾草的丝丝芳香,品味粽子的缕缕清香,透过历史的轻霭薄雾,在重拾端午的记忆中,仰望这位峨冠博带的先贤在江畔渐行渐远的行吟背影,重温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在抚今忆昔中品鉴传统文化之韵味,“放粽”传承其蕴藏的家国情怀。

端午忆先贤,要缅怀的是精神操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包粽子表达对屈原精神操守的朴素情感寄托,是端午节的元素之一。为什么要在这一天里吃粽子?相传屈原投汨罗江之后,乡亲们忽然梦见屈原又回来了,便上前嘘寒问暖。交谈间得知屈大夫并没吃好,所送的食物都让水族鱼虾龟蚌吃了。乡亲们都很焦急:“要怎样才能不让鱼虾们吃掉呢?”屈原想后说:“如果用箬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因此这个习俗世代相传。包粽子仅是缅怀屈原的方式之一,不同的纪念方式展现不同的追思情怀,衍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屈原身上所具有的才华、忧国忧民和爱国等精神操守,才是我们缅怀的文化内核。

端午忆先贤,要汲取的是精神力量。屈原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诗句脍炙人口,直到今天让人长久传颂。屈原身上的闪光点太多,我们常慨叹望其项背,需仰视才行。但屈原的身上最为闪光的一面,就是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宁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不管是从历史的意义以及现实的意义来说,这都是我们国人需要汲取的精神力量,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化身,成为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品。纪念屈原,汲取其精神力量,就是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嵌我们的灵魂。

端午忆先贤,要传承的是家国情怀。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文化内涵也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滋养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自尊自信的力量。端午节追忆先贤用各种民俗方式表达情感,赋予它的特定历史使命,让人们自然地触发蕴藏于心底的爱国基因,在潜移默化间传承这份家国情怀,让赓续前行的文化得到繁衍,并转化为奋斗的激情,使之早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迸发磅礴之力!(孙立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