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国两会地方谈】“学生提案”是参与政治生活的可贵实践

据央广网3月6日消息,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代表、委员听取民声、汇聚民意,履职水平又有新的提升。陕西省西安市6名中学生就无偿献血问题展开了近一年的社会调研,撰写了意见建议。他们的意见建议受到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关注,被带上全国“两会”。

利用课余时间,经过一年调研,请教专家、撰写报告,13次大改、30次小改,2万字的调研报告最终浓缩成2000字的模拟提案。这六名中学生颇有感慨的表示,以往总是在课本上、新闻上了解“两会”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经济社会民生,模拟提案活动让自己主动融入社会、感知社会,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人翁的存在感。

近几年,中学生模拟提案进入两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报道并不鲜见。比如,2016年的优秀提案《以“互联网+老年人关怀之家”推进中国智慧养老的提案》被提交至2017年全国两会,学生们提出的“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目前已在一些地方探索实践,并取得良好反响。再如,2017年的优秀提案《关于完善中小学性教育体系的提案》提交至2018年全国政协大会,10月得到正式回复,被接受办理。

让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实践,前提是搭建平台。报道中的这6名学生,就是参加了“2018全国青少年模拟两会活动”和“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最终脱颖而出的。以“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为例,这项活动旨在通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跳出课本,切实了解我国政治体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升综合素养,践行社会责任,培养“制度自信”。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的意义,实际上也是一堂全民政治生活常识普及课。它告诉人们,民主政治需要人人关注和不同形式的参与。

政治,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政治,就在人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紧密交融、息息相关,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生活的内容,多关涉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问题,没有谁能完全游离于政治生活之外。树立关心关注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常识,也应常做。在此方面,中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民主政治的新的推动力量,更有尽早具备合格政治生活素养和能力的必要。

不由想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求学生涯中除了在主持出版《敬业》刊物并积极发表文章诗词、参加演出之外,总是甘于并乐于参加社会活动。他在跟朋友的信中说“课外事务则如猬集,东西南北,殆无时无地而不有责任系诸身。”毕业时《同学录》一段评语中说他,“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这其实就是对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生活的赞赏。因此,不闻窗外之事、只知读书考试,没有家国情怀、只有一己追求,不仅是不对的,也是不现实的。

我国有着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传统,学生们往往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为广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思想条件。因此,要因势利导,不断推动。实际上,在“学生提案”之外,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在各地也有不少实证。比如,有的地方,师生共同关注“两会”报道,结合地方教材、校本课程的内容,将体会通过手抄报形式展示出来。有的地方,通过少先队辅导员向队员们讲解“两会”相关知识,引导队员们关注身边热点问题、民生问题,谈发现说建议,形成“微议案”、“微提案”。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关心国家时事、关注家国天下,参与政治生活,培养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键在于走出校园课堂,深入社会实践。(解晚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