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王怀诗
近日,海州区新东街道外仓乐龄生活馆精心编排了一系列智能手机课程,并于每周二、四上午开设智能手机小课堂,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在当前社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此举无疑对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开设这样的课程,让老年群体也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的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网购、外卖、打车,还是就医、理财、买菜,智能化应用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可是,不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却仅限于打电话、看短信,诸如拍摄微信小视频发朋友圈、通过电子支付平台付款等功能却知之甚少,智能洗衣机、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智能家电更是不懂如何操作。在这个越来越智能化的社会,不少老年人非但不曾享受到智能带来的便利,反而遇到了许多不便。
老年人比较难适应智能时代,不排除有些是因为老人主观上不愿意去接触新事物,但更多的情况是老年人愿意去学习、想要去融入智能社会,却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有所弱化而找不到门路,况且儿女孙子辈又忙于工作和学业,鲜有人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教他们具体操作。当然,有些智能应用操作起来也确实太复杂。多种原因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老年人在这个智能社会“慢一拍”的现象。
现在,社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智能化终究是为人而服务的。智能时代,不能让老年人成为边缘群体。对于那些尚不能享受智能化便利的老人,显然不能任其成为旁观者。这不仅要求老年大学、社区多开办一些免费的针对老年群体的智能应用课程和讲座,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去操作那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智能化应用,智能设备制造企业也要更多地开发生产出契合老人需求的智能设备。同时,作为子女,也应耐心帮助家中老人去适应这个智能时代。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真正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共享智能时代带来的各种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