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和平之光遍照世界每一个角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018年12月13日,第5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个记载中华民族屈辱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个雕像都在怒喊,这里的每一张图片都在呻吟,这里的每一段文字都在滴血。这是城之殇,更是国之殇。

国家公祭,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原真相。档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档为凭可正视听,以史为鉴可知兴替。81年前的今天,古城南京经历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一个多月惨绝人寰的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人惨遭杀戮。然而,始终有的国家和一些人回避现实,想法设法毁灭证据,千方百计掩盖真相、扭曲事实。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11组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档案包括日记、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屠杀平民的照片、审判日本战犯判决书正本以及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词等,所有这些和不仅仅这些的一个个如山的铁证,一点一点还原了惨案的真相。那座刚刚立在纪念馆1号门入口处的“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纪念碑,就是一座立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人民心中的丰碑。

国家公祭,就是要以居安思危的意识警醒自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从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2018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个点发展到整个南京一座城,从一座城燃烧到一个国家,从全中国扩散到全世界,旨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今天生效的《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规定,国家公祭日当天,车船“鸣笛致哀一分钟”,全城所有人“默哀一分钟”。这一分钟,既为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默哀,也为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默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英雄先烈默哀;这一分钟,既铭记了历史,更教育当代人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居安思“进”。

国家公祭,就要以和平发展的理念面向世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90岁高龄的夏淑琴说:“希望更多的世人知道这段历史,也希望世界和平,这样的惨案永不发生!”古往今来,和平需要良知和正义的捍卫,从来不会靠祈求得来。国家拥有怎样的话语权,取决于自己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一步一步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穷走向小康,从大国走向强国,复兴之路越走越宽,且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相反还会越开越大。面向世界,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习近平主席2018年四次踏出国门,亚非欧拉美以及大洋洲13国都留下他的足迹,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G20峰会等多场国际会议上,积极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面向世界,中国奉行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直以大国风范致力于传播和平理念,宣扬和平精神,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国家公祭,以国之名,存史警世,让和平之光遍照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相庆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