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e评40年|40年,释放群众最渴望的“红利”

【连网】 前言:2018年7月以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主办、中国江苏网承办的“新时代新江苏——e评40年”网络评论大赛,吸引众多网民参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网评作品。网信江苏开设“e评40年”专题,持续展示获奖篇目,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创新实践风貌,展望江苏高质量发展图景,激发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奋进力量。

站在改革开放“不惑”之竿头,面对跌宕起伏、群峰连绵的江苏改革开放奇迹,回眸40年江苏改革之路,有一个片断让人印象深刻。2017年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马庄村,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真不错”“很精致”。80岁的村民王秀英递上自己制作的中药香包,总书记问:“多少钱?我买一个,捧捧场。”“不要钱,送给总书记。”王秀英答道。总书记还是坚持付了30元。这位江苏老奶奶的身上,不正体现着40年来改革开放所带给人民群众的前所未有大机遇和大显身手的大舞台,每一位江苏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改革开放的红利正不断地放大。

启示一,满头银花、一身红装的耄耋老人王秀英,显得十分精神,80岁仍然在奋斗美好生活,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这不禁使笔者想起了,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40年前,《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犹如一声“春雷”惊醒无数颗江南子弟激情澎湃的心,也点燃了江南子弟创新创业的热情,改革的春风由此吹遍江苏大地。在党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江苏人秉承着“踏遍千山万水闯市场、吃尽千辛万苦办企业,说尽千言万语拉客户,历经千难万险谋发展”的“四千四万精神”,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到优,紧紧地抓住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据统计,2017年,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5.8%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是改革开放之初的341倍,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可以说,40年来,江苏所取得的每一项改革成果,归根到底是由每一个江苏人的幸福生活拼织而成的。

启示二,从话语上听,习总书记一句,“我买一个,捧捧场”,向广大勤劳致富的江苏人传递出了一个怎样的信号呢?实事求是地讲,“捧捧场”并非“书面语、普通话”,而是老百姓听得懂的“口头语、大实话”,在这朴实而又亲切的话语中,捧起来的是“耄耋老人、勤则不匮”的精气神,捧的是40年来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的精气神。在江苏,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政府就想方设法去做。改革开放之初,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解决了广大农村子弟的吃饭就业问题,成为了民生风向标,如今,在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中,以铁的手腕整治环境污染,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江苏又有新担当、新作为。可以说,在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启示三,立足新时代,面对人民的新期待,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释放更多群众期盼的“红利”呢?如果说,过去的40年,江苏人民领风气之先,喝到了“第一口水”,掘到了“第一桶金”,对改革有着极大的热情、拥护和期盼,那么,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也是群众最期盼的“红利”,而释放这些“红利”,既要干大事,也要干小事,既要做显绩,更要做潜绩。对于群众而言,宏观经济指标看不见、摸不着,而新鲜的空气、便捷的高铁、快捷的支付、智能的生活,这些变化是实实在在的“红利”,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红利”。进入新时代,江苏在教育、医疗、文化、生态、交通、互联网等与民生相关的改革领域,不断展现新作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堵点”、解“难点”,使改革的成绩直接惠及全省人民,赢得了支持,受到了点赞喝彩。

改革,就是要用仰视的眼光看待群众;改革,就是要像鱼儿一样汲取水的力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牢记改革初心,增强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凡是群众所盼,就要毫不犹豫地改,凡是民心所向,就要坚定不移地改,真正把改革进行到底,真正把惠民进行到底。

(本文系“新时代新江苏——e评40年”网络评论大赛三等奖作品,作者李瑞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