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飞翼

2018中国人工智能峰会6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峰会的主题为“AI赋能,驱动未来”。超过50位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专家、产业领袖及行业代表,3000多位专业观众参与此次会议。    (9月7日《新华日报》)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发展人工智能,能够大幅度提升劳动生产力,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供新动能,为振兴实体经济的提供新机遇,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据分析报告,到2030年,因人工智能的推动,全球将新增15.7万亿美元的GDP,中国就占7万亿美元。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劳动生产力提升27%,拉动制造业的GDP高达27万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日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18年市场增速将达75%。虽然人工智能加快向各领域渗透,但在制造业的应用仍是短板。23.4%的投资是在商业及零售领域,18.3%在自动驾驶,而制造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投入不到1%。

因此,不能一味沉浸在对人工智能的商业与生活应用上,把其与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深度融合,才是重大主攻方向。据悉,我国将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今年主要任务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期将制定出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指导意见。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成为重中之重。具体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和开放平台,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达此,就必须下大力气,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始创新。目前在这个领域,国内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能力,距离世界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正如与会专家所指出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从业者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基础研究层人才储备薄弱。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面,美国从业者数量是中国的1倍多。在技术层面,美国人工智能从业者是中国的两倍多。但在基础研究层面,美国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是中国的14倍。因此,必须集聚高端人才、机构等资源,大力推动原始创新,打破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 

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峰会在举办高峰论坛及分论坛的同时,将发布多项行业权威报告。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次对外发布《2018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从技术、产业多角度解读国内的AI发展态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优秀技术和应用案例集》,勾画2018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亮点;刚刚在南京落地AI研究院的创新工场,则发布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人工智能专题奖项“2018中国人工智能优秀奖及创新奖”。 期待这次大会,通过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回顾和前瞻,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交融的更加显著的溢出效应,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茅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