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不是药神》“爆屏”背后的民生期盼

【连网】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真的火了,自上映以来,票房直升,社会反响很好,网络热议如潮。

影片故事情节并不离奇,却带出了人间百态,有因病离家的小镇青年、有因孩子唤起求生欲望的城市中产、有靠QQ互通信息的庞大病友群,也能看到卖假药的“假院士”、唯利是图的国际公司,宛如一面多棱镜,映照出一个我们听过却不一定看过、看过却不一定经历过的世界和人生。这个片子可谈的角度相当之多。专利权、知识产权、研发成本、仿制药、商业文明等等。片中每个人都有苦衷,每个人似乎都没有错。影片中最突出的一句:“我们只想活着,犯了什么罪”,触动每个人的神经。我国每年都生产大量的电视剧、电影,不少没有引起什么反响。而《我不是药神》,无论是情节,故事编排上,表面看都没啥独到之处,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成功之处就是不回避社会矛盾,抓住医疗改革进展缓慢、药商暴利、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敏感话题,直视社会痛点,进而引发观众和社会的强烈共鸣。

《我不是药神》的火爆让人想起去年,李克强总理对媒体报道的“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等作出批示:要将心比心,高度重视所反映问题,抓紧采取有效措施,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切实缓解患儿家庭的“用药之痛”。无论是引起好评的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还是《我不是药神》火爆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不争的事实,看病难、看病贵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人们期盼医疗改革提速。在推进医疗改革中多一点公益性,少一点铜臭味。电影结尾处说正版药的价格降下来了,而且国家又出台了一些措施,再也不用去印度仿制药厂了。在《我不是药神》的最后,一幕幕文字和图片讲述了这些年中国政府为医药改革作出的努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从繁杂、众多的电影网络热议中,聆听群众的呼声,关注大众的期盼。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其中提出缩短国外新药进入中国的时间。2018年4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从5月1日起,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令人欣慰的是,令无数病友对其疗效期待而又对其价格担忧的瑞士格列卫,也已经被多个省市纳入医保。

如果一部电影的发行,能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参透出其背后的民生期盼,进而推动医疗改革的加速、社会道德良知的重塑、法律法规的完善,则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吴建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