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新乡贤成为“新乡土时代”的文化新力量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作用。借鉴传统乡贤文化精粹,与当代治国理政实践相结合,“新乡贤文化”被写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乡贤与乡贤文化,在新时代正在被赋予新的意涵,起着新的重大作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化、环境复杂化等问题凸显,新乡贤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在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乡贤以及新乡贤文化的人文道德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愈加彰显,具有继承传统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践行者作用、乡村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代言人作用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头雁作用,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和有益力量。

在江苏,新乡贤文化正从纸上理念化为积极行动,从概念变为现实,出现了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探路先锋和可喜实践。苏北的赣榆,就是一个典型。据6月24日《 人民日报 》报道,2016年连云港市赣榆区下发文件,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用好智囊团,树起活标杆,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文明乡风注入了新活力。现在,以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敬为代表的,有影响、有威望、有德行、有贡献的2000多名新乡贤,已经成为和睦邻里乡亲的“双面胶”、农村发展的“智囊团”和文明乡风的“活标杆”。可以说,这是江苏打造“新乡土时代”过程中的一幅生动的文化剪影。

新乡贤是一个根植乡土、贡献和反哺乡土的群体,能否出得来,能否立得住,关键在于基层党委和政府是否创造了好条件,营造了好环境。赣榆把新乡贤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全省率先破题,探路新乡贤文化建设。挖掘新乡贤资源,从内涵层面赋予新乡贤以时代特征。凡是既有乡土情怀、又有能力担当,在乡民邻里间口碑好,在经济、人文、社会、科技、教育等领域有所成就,有德行、有威望、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如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无论是“在场的”,还是“不在场”的,都纳入新乡贤的范畴;壮大新乡贤队伍,重视新乡贤、礼遇新乡贤,从制度层面保障德者有得。推出“礼遇乡贤20条”政策,为做出突出贡献的新乡贤提供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优惠服务,帮助回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调动新乡贤回乡创业的积极性,激励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 

新乡贤文化建设,是以政府、社会、民间力量为要素,各要素合力而为的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基层党委、政府积极发挥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新乡贤在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社会机构和民间力量,都需努力达成倡导乡贤文化的观念共识和培育新乡贤文化的行动自觉,共同蔚成培育和争当新乡贤的文化建设新气象。从而,更好承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不断以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新作为、新成果,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成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美好图景。(茅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