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网锐评

为什么“文抄公”盛行?

【连网】  (□ 宋继祥 爱东)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陕西神木县、郑州市金水区等地在宣传标语中出现其他地名“穿越”的情况。陕西神木县街头的文明宣传标语,开头第一句话竟是“爱国爱家,爱我长沙”。宣传标语的48个字与3年前长沙市发布的文明公约完全相同。被网友称之为“神木爱长沙”。

有网友分析,这是神木县某局干部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而来,并未做任何修改,便发给广告公司制作而成。

据新华社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基层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大量雷同,皆抄袭而成。甚至极少数部门公文和领导讲话,连地名、人名、数据都不加修改,通通照抄,出现了各种地名、人名、引用废止文件等错误。 

按道理来说,这种低级错误,小学生抄作文都会避开,而作为机关的“笔杆子”,稍加注意,就不会出现。 

为什么有的基层政府部门抄袭之风如此盛行?有人认为,“文抄公”是懒政表现。有的人则认为,部门、地区以开会落实开会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起草文件、简报、资料任务繁重,“文抄公”为敷衍了事,应付交差。  

有专家表示,公文抄袭的背后,是一些地方落实上级精神不注重实效,仅仅形式主义地以发文件落实工作,而不是真正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因此,有专家建议,应把政府文件、讲话材料、工作总结等文件材料,不涉及保密的向社会公开,让那些照搬照抄、“注水文件”无处遁形。

笔者认为,“文抄公”现象,暴露了部分干部虚假应付、交差了事的懒政行为,这种行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又是对工作不负责任,更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负责任,其危害不浅。治理“文抄公”现象,根本上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坚决避免文牍主义,减少文山会海,落实中央精神真抓实干。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抄抄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