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民工市场回潮痛点在于管理不到位

【连网】(袁春梅)日前,本报报道《沈圩桥民工市场回潮》,民工在非机动车道上等待招工,有雇主来就会迅速聚集从而影响交通。沈圩桥民工市场在港城知名度很高,很多个人和单位在用工的时候都会去那里招工,而这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给附近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相关部门也曾花大力气进行整治,但是效果不太明显。

民工“蹲桥头”风餐露宿挣辛苦钱,生活不易,然而他们占道揽活,也确实影响交通。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为了给农民工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相关部门也是问计于民,为民考虑,着手建立规范化的劳务市场,实施民生工程。

早在2014年初,市劳动部门联合为民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原民主路小学校址上建立了解放桥农民工智能服务中心,内设400平方米的待工区和两层楼的服务区,对民工进行相应信息录入,招工时直接匹配对应安排。等待安排工作时,民工们可以休息,也可进行看书、看报、打牌等娱乐活动。但是,这“高大上”的智能服务中心,并不受民工们待见,大家还是喜欢在原地待着。

考虑这个服务中心位置的确比较偏,不到一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浦西街道在沈圩桥东侧投资新建市民劳务市场。2015年2月,这个新的市民劳务市场开门迎客,该市民劳务市场是一座二层结构的小楼,距离沈圩桥也就三四十米,不仅有劳务交易大厅,还设有停车场和卫生间,甚至还为农民工设置了休息的场地,这下民工们应该都能进来了吧。

但实际情况呢,民工们还是不喜欢这个“家”,还是爱在外面待着,觉得在外面揽活更方便快捷。其实,换个点建民工市场,只是在转移矛盾,并没有解决问题。规范桥头民工市场乱象,不在于政府部门在哪儿建民工市场,关键在于长效的管理和服务。民工市场总是回潮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有序的管理。

仔细分析农民工喜欢“蹲桥头”的决心,一是工资当场兑现,哪怕是10元,雇主当场就给,能见到现钱。二是找中介机构成本太高,农民工承受不起。三是这些人在职场普遍缺乏竞争力,主要依靠卖力气赚钱。如果相应部门能够齐抓共管,把这些管理和服务都做到位,相信问题也就能解决了。

诚然,农民工在外面待久了不愿意进市场,起初的规范管理也的确是需要花力气、花时间的。只有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采取高压手段,让进屋等待招工成为民工自发的行为,大家能对在桥头蹲点进行互相监督,桥头民工市场乱象才能得以解决。否则,即便民工市场就建在桥边,这种“蹲桥头”行为不能“断奶”,也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