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让“黄手环”成为迷路老人的“护身符”

【连网】(李慧 肖翔文)日前,媒体报道我市上半年救助站接受走失老人超60人次,为防止老人因在外走失时间过长,导致中暑等不良情况,市救助站建议市民为家中有走失风险的老人佩戴附有老人信息的“黄手环”,以便他人发现后报警或者送回。

“黄手环”是2012年9月央视新闻公益项目“我的父亲母亲”发起的一项防止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也称老年痴呆)的老人走失的爱心行动,并逐渐推广到记忆力减退的大多数老人群体。通过为老人佩戴上“黄手环”,并在其中附上姓名、家庭住址、亲人联系方式等,便于他人发现后报警或者送回。“黄手环”还可作为老人状况的特别标识,从而引起路人更多关切爱护。

但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黄手环”自身却遇到了“迷路”的尴尬,存在知晓率低、发放点少、普及率低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或是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的宣传力度不够,老人家属对相关科普的关注度较低,不知道“黄手环”的存在,而一些路人对“黄手环”知之甚少,也未能主动伸出援手;或是家属对“黄手环”略有耳闻,但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领取;或是家属较为谨慎,担心老人信息泄露,反而引来危险。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5%,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随着年纪的增加,许多老人都会出现记忆衰退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出行。如何关心爱护这些老人,尽可能地让他们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黄手环”无疑是当前保护老人的一道“护身符”。

应当深入分析造成“黄手环”目前尴尬境地的各方面原因,多方努力让它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各地民政、老龄委等部门应担起责任,引导公益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加大对“黄手环”行动的关注和投入,采取多种灵活便利的方式宣传普及“黄手环”。社区、医院等组织应主动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系,并通过其官网免费领取一定数量的“黄手环”,同时设立专门的服务点向老人免费发放。家属则要肩负起关爱老人的主体责任,主动联系相关机构为老人领取佩戴“黄手环”,此外还可为老人配备专用手机、个人信息卡,建立社区档案等方式配合“黄手环”的使用,让老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