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重燃港城戏曲热 需找准突破点

1

1

【连网】(张晨晨 王婧 文/图)  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激发了全国戏曲人的关注热情。近日,一曲《九月菊》打破了港城京剧市场长久的沉闷,勾起了市民的戏曲情结,同时,我市也即将举行第二届戏剧节,好戏连台。“相比于第一届的平淡,第二届在报名阶段就显现出了火热氛围。现在报名电话都被打爆了,说明民间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副处长杨冬梅说。

一曲《九月菊》搅动我市戏曲市场

“法寓理理融情情系桑梓,山葱茏海辽阔温暖阳光。想起了老娘亲临终嘱托,老百姓才是那蓝天一方。”日前,在我市文化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李亦洁扮相端庄大方,唱腔更是浑圆优雅,引得现场观众喝彩———这是大型京剧《九月菊》的演出现场,这部剧作是赣榆京剧团精心打造的杰作,人物原型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姜霜菊。

“赣榆京剧有着百年历史,除此之外,咱们本地戏剧种类有淮海戏、童子戏、吕剧等,前两者源于本地,曾具有巨大的受众市场。”杨冬梅说。而近年来,淮海戏的发展呈现新的亮点,由市淮海剧团创排的现代淮海戏《左邻右舍》参加第31届世界戏剧节展演获“创新剧目奖”,并在江苏省优秀精品剧目评比展演获“优秀剧目二等奖”及江苏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该剧在我市巡演90余场,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在戏曲表演形式、内容的创新上,我市也展现了诸多亮点。“地方戏曲历史悠久,但其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不搭,要重新获得认可,就要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好作品。2014年市淮海剧团创排了现代淮海戏《三拜堂》,表演诙谐,语言生动,甚至使用了一些时尚网络语言,演出现场笑声不断,深受观众喜爱,吸引了许多青年观众和学生观看。”杨冬梅说。“推动戏曲普及不仅要有长袍大褂的古代戏,更要有讲述身边事的现代戏。市淮海剧团就此编创了现代题材的大型淮海戏《辣妈犟爸》,作为此次戏剧节的开幕剧,而《九月菊》作为闭幕剧。”杨冬梅说。

“现在全国都在推进戏曲市场的复苏与繁荣,我市也同样不遗余力。这次戏剧节就是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看戏的公益性惠民展演。”杨冬梅说,除此之外,我市还举办小戏小品专场、开办公益剧场等特色活动,推进“互联网+戏曲”的平台创建,先后开通淮海戏网和五大宫调数字博物馆,开通微信公众号“港城戏剧之家”,这些措施无疑将进一步繁荣我市戏剧创作,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戏曲发展任重道远

虽然目前我市戏曲市场繁荣向上,市文化部门大力扶持,但因受到时下多元文化冲击,缺乏对青年受众的吸引力,成为其难以突破和缓解的硬伤,并造成全国性的运营困境。而目前正在全国推行的剧团改制,也给地方戏的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与企业联姻,靠社会赞助,是目前市县专业剧团的主要生存方式。”杨冬梅说。

此外,编剧也是促进戏曲发展、树立品牌的关键力量。据一位业内人士称,戏曲编剧专业性极强,且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洞察生活的悟性以及沉下心来的坚持。近年来,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我市从事编剧的作者有的退休之后从事电影电视剧剧本创作,有的已经转行,目前所剩无几,这无疑折射出我市戏剧发展的尴尬。而目前,我市创排的两部大戏《九月菊》与《辣妈犟爸》都是寻找外援编剧。

这位业内人士在针对编剧问题上,特意提到“盐城现象”———盐城素有“现代戏之乡”的美誉,是省内编剧力量最强地区,成为“全国现代戏创作基地”。“促进地方戏剧的传承与发展,要向盐城学习,需要在地方戏剧的指导思想上有新理念,在传承发展上创新思路,在专业剧团建设,尤其是编剧的培养上下功夫。”该业内人士表示。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全国戏曲发展都面临着共同挑战,但这丝毫压抑不住民间的热情。目前,全市尚有近百个民间剧团,光淮海戏的民间剧团就有32个。“历史上,这些原生态的剧团,一直活跃在乡间地头、街巷里弄,支撑着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杨冬梅说,在第二届戏剧节上踊跃报名的,不少就是这类草根剧团,而关键一点,这类草根剧团的主要活跃舞台都在农村市场。

实际上,无论政府和媒体如何反复强调“加大保护力度、开放公益舞台、完善培养体制、设立发展基金”等措施,传统戏曲都面对着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冲击。传统戏曲“退守”农村市场,据文化部一项数据显示,全国有4亿余人次的戏曲观众,3.4亿人次属于农村。这说明戏剧在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生命力。

“应该说广大农民群众对地方戏是十分喜爱的,但由于市场培养不足,以及多年来送戏下乡无偿演出的做法,形成目前‘有需求无市场’的现象。”市淮海剧团团长闫玲玲如是说。

针对这样的现状,市淮海剧团努力探索对戏曲市场的开拓与对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2007年,创排企业定制戏《金“机”报晓》,2010年,创排现代淮海戏《左邻右舍》,2012年,改编传统淮海戏《三拜堂》,为传统戏注入现代时尚元素,几部戏的创新与尝试使得所演之处,受到新老观众的热捧,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评,一时间,“传统戏曲如何创新”成为热议话题。

实际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为戏曲带来了新的市场,演出流动性比较强的特点又适宜市场的纵深开发。东海吕剧团团长杜秋灵说,他们经常受邀去山东等地演出,效益良好,而全市不少“自由生长”的民间剧团也扎根乡村。所以,如何培育并借助民间剧团将农村市场开发好,同时如何创新戏曲,也是目前戏曲剧团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