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外流之众:离开者为啥选择离开

【连网】 (记者 李耀华 通讯员 王华 摄影报道)新学期开始,灌南县田楼中心小学和长茂中心小学共有5名教师通过考试调离这两所小学,分别进入县城新安镇的几所学校任教,其原因是其中的4人家住新安镇,一直过着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像灌南田楼镇的这几位教师一样,在港城各县区,乡村教师暑假期间通过考试进入县城或市区任教已成为一种常态。乡村教师为什么选择离开?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只是他们选择离开乡村中小学的原因之一,有的教师则把更深层的原因归结为环境问题,为了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很多乡村教师一直在准备着。

成功进城解决两地分居问题

与灌南县田楼镇的这4位教师一样,赣榆区塔山中学同样有一名教师通过考试进入区政府所在地青口镇某中学工作,并且就此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对此,他们的不少同事似乎也看得很淡:既然家就安在城里,选择调离是迟早的事情。“到乡村任教只能算一块跳板吧?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扎根乡村中小学,既然有考试机会可以调离,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海州区锦屏中学的李老师说。

而在今年成功调入灌南县城的王老师看来,解决两地分居问题确实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永远只能过“牛郎织女”式的生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夫妻两地分居的,很难听说有把工作和家庭生活都能处理得很好的。年轻的夫妻刚结婚时为此要常常分离,这还算是容易克服的困难,毕竟这是两个大人的事情。而最纠结的就是女方怀孕后,要么就是她挺个大肚子来回奔波,要么就是没办法得到丈夫的照顾。而到后来,孩子出生后的产假满了,更大的问题来了,好好的孩子似乎成了大包袱,两地分居的夫妻很少不为此吵架的。

优质资源一直是不懈追求

当然,成功进城,解决的远不止两地分居问题。因为等到孩子入学后,则是更痛苦的阶段。有两地分居教师也慨叹:我们可以教好别人的孩子,但两地分居却让我们没办法去管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为人父母的一般教师正常需求。正因为这样,很多乡村教师早早就在城区中心地段买房。“成功调入市区,节约了上下班交通费,吃食堂也成了过去时,何乐而不为?”今年调入海州中心城区的郑老师说,“关键是孩子的校内外教育都有了着落,再没必要让摇摇晃晃的小红车接送孩子了。”

优质资源还体现在学校整体氛围中,一些成功进城教师获益不浅。现在市区某高级中学任教的王老师曾是赣榆某中学老师,此前他在那所中学任教近10年,不仅职位没有任何变动,而且职称评定也成了一大难题。在“排队等候”无望之余,他断然通过考试如愿进城,不仅在两年内当上了教研组长,还因此后工作业绩突出而成为年级主任,并获评高级职称。“城里学校没有乡村某些学校的那样根深蒂固的论资排辈,谁的成绩突出,谁就可以脱颖而出。”王老师说,“城里学校的软环境远非乡村可比,大家可以互相促进,交流的平台更大,不论是在教学实践方面,还是在研究课题方面,往往更容易出成果。”正因如此,面对城区中小学伸出的橄榄枝,一些小有名气的乡村教师往往欣然接受。

待遇偏低让教师心理失衡

在王老师看来,乡村教育“短板”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乡村教师的待遇偏低,特别是财政收入相对较差的县区教师情况更是如此。尽管《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对教师薪酬有原则规定,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有时难免出点小问题。微薄的薪水加上繁重的教学压力,这让某些乡村学校很难留住优质师资,而整体待遇不高也造成了原本师资薄弱的乡村教师二次流失。笔者此前与一些有想法的乡村教师交流,发现他们“真心”不满足于现状,或是寻找机会挤进当地县城,或是前往大城市的学校任教,抑或是准备公务员考试或是研究生考试,以期能够真正“逃离”乡村。

从整体上讲,尽管目前教师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人们似乎有充分的理由要求教师淡泊名利、不追逐享受,但现实是乡村教师收入提高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海州区锦屏中学的李老师说,过去乡村教师的收入是农民工的两三倍,现在农民工的收入是乡村教师的两三倍。现实就是这样无情,我们心里哪能找到平衡?“1984年,我在赣榆厉庄中学任教时,月工资是70多元,比同期在城里任教的其他老师多15元,这在当时是不小的数目。”赣榆青口镇某高级中学张教师说,“现在城里老师的工资普遍比乡村教师的高,而且这个差距并不是小数目。”

相关新闻